
我们本着“癌症是慢性病,可筛查可预防可治疗”的原则,为大家科普查日常生活中的防癌常识,希望能纠正日常不科学的习惯。
1.不要渴了才喝
平时不喝水、口渴时才饮水的人相当多,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忙人”。他们不了解渴了是体内缺水的反应,这时再补充水为时已晚。水对人体代谢比食物还重要,成人每天需饮水1500-2500ml。晨间或餐前1小时喝一杯水大有益处,既可洗涤胃肠,又有助于消化、促进食欲。调查研究显示,有经常饮水习惯的人,便秘、尿路结石的患病率明显低于不常饮水的人。
2.不要累了才歇
许多人误以为累了是应该休息的信号,这其实是身体相当疲劳的“自我感觉”,此时才休息已为时过晚。过度疲劳容易积劳成疾,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疾病乘虚而入。不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都要适当休息或调整。
3.不要困了才睡
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这时才去睡觉。按时就寝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人的一生约有1/3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只有养成定时睡觉的习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才能维持睡眠中枢生物钟的正常运转。
4.不要急了才排
很多人只在便意明显时才去厕所,甚至有便不解,宁愿憋着,这样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大小便在体内停留过久,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粪便和尿液内的有毒物质被人体重吸收,可导致“自身中毒”。因此,应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尤以晨间为好,以减少痔疮、便秘、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5.不要胖了才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患者逐日增加。导致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进食过量、营养过剩、缺乏运动。而这几种诱因完全可以在体重超标之前加以预防,如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
6.不要病了才治
疾病应该以预防为主。疾病到来时都是有信号的,如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就是疾病的前奏。癌症早期也会有很多讯号,我们除了加强警惕以外,平时应该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发生亚健康,就要注意,要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7.不要久坐久行
国际医学权威期刊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2017年6月刊指出,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3.5%,而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
步行时足弓要保持一定的高度和张力,如果步行太久,足弓就会下陷,使趾骨负重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8.不要进食过烫的食物汤水
长期吃烫食,反复伤害食管黏膜,使其进入长期自我修复状态,发生慢性炎症。长期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食管一直在反复“黏膜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的过程,会加速食管癌的发生。
食管表面的黏膜很娇嫩,食物的温度对它有很大影响:10℃~40℃ 最合适;50℃~60℃ 勉强能耐受;65℃以上,会造成烫伤。
9.不要吃发霉变质的食物
变质食物除了丧失营养价值之外,还会产生一系列危害人体健康的毒素。人们食用后,轻则出现呕吐、腹泻、恶心等症状,重则引起食物中毒,甚至有死亡的风险。具体来说,食用变质食物可造成人体肠道损伤、食物中毒,甚至致癌。
10.不要病急乱求医
生病以后,过去医疗条件差,我们的祖先会祈祷神明保佑。现代医疗技术发达,我们应该使用科学的医疗手段,在疾病的萌芽阶段进行有效控制,减轻身体及经济负担。我们不推荐过度依赖网络“搜索”去治病,有问题应到正规医院检查清楚,接收正规治疗。正规的西医和中医都是可以帮助我们治疗疾病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任亚冰主治医师出诊时间:
周二、周三上午,中医门诊。
周四下午:中西医结合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