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任医生将分享我和患者的故事,对我过往点点滴滴的行医过程进行回忆,留一些故事给大家。
01.腰围增加的范小姐
范小姐今年41岁,新冠期间居家隔离1个月,据她说“吃胖了,特别是腰围增加了很多,稍微活动一下肚子会涨”,去医院检查,诊断卵巢癌,她有很多的困惑:
“年纪轻轻,怎么会得卵巢癌呢?”
“原以为只是肚子长胖了,刚刚出现肚子胀就看医生了,怎么就是卵巢癌晚期了呢?”
范小姐面临的这些问题,也是广大卵巢癌患者心中的困惑。下面让我们通过十个患者最想了解的问题一起走近卵巢癌,看看这个“沉默的杀手”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怎样才能预防它的发生,减少它带给我们的伤痛,并且通过各种方法来战胜它。
02.腹黑的卵巢癌
卵巢癌就是起源于卵巢的癌症。但是输卵管也可成为卵巢癌的起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患者因为良性疾病需要切除子宫时建议她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的原因。卵巢癌起病隐匿,难以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患者确诊时多为晚期,且容易复发。全球每年约24万新诊断的卵巢癌,中国就占了5.2万人。
卵巢癌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也可能会有一些消化道症状等,容易与普通的消化道疾病相混淆,导致耽误诊断;而随着肿瘤进展,出现腹胀腹痛、腹水、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往往可能已是晚期。对主诉为腹胀和便秘的病人,连很多医生都可能不会想到卵巢癌,因此常常导致诊断延误。
03.安吉丽娜.朱莉切除卵巢的决心
遗传因素是卵巢癌最大的危险因素。卵巢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家族聚集性,当女性的一级亲属(如母亲、姐妹)或二级亲属(如姑姑、姨妈)患有卵巢癌,则其患卵巢癌的风险会增高,针对这类高危人群建议进行基因检测来提前防治。目前已知的与卵巢癌相关性最大的遗传易感基因是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
美国著名女演员安吉丽娜.茱莉就是BRCA1基因突变携带者,其母亲因卵巢癌去世,因此,她在37岁时接受了预防性的双侧乳腺切除手术,并且39岁时在医生建议下完成了双侧卵巢及输卵管切除术以预防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
04.认识卵巢癌信号
需要警惕以下卵巢癌的症状:
(1)腹胀:患者可表现为腹胀不适、食欲下降,部分患者只感觉腹部长大,以为自己长胖了,未引起重视。
(2)腹部包块:可能出现下腹痛,当包块压迫膀胱时出现尿急、尿频,当包块压迫直肠时出现排便困难或者大便变细等。
(3)激素紊乱:卵巢肿瘤分泌的性激素会导致绝经后引导流血、阴道不规则出血等。
(4)下肢、外阴出现水肿:卵巢癌初期卵巢肿瘤会增大,自然会压迫下腔静脉,血液也会不畅通,这样就阻碍了淋巴的回流,导致下肢、外阴出现水肿。
05.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的预防方式:
(1)BRCA1/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可在医生的建议下适时行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高脂饮食的摄入,避免吸烟。
(3)鼓励生育和哺乳。
(4)口服短效避孕药。
(5)当发生良性疾病需要切除子宫时可考虑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
06.关于高危人群的基因检测:
卵巢肿瘤主要包括上皮性卵巢癌、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间叶性和上皮间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及其他少见类型的肿瘤等。其中上皮性卵巢癌,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5%-90%。
上皮性卵巢癌中BRCA基因突变(包括BRCA1和BRCA2)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均会导致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其中BRCA1基因突变携带者终生患卵巢癌的风险为39%~63%。因此,建议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做BRCA基因检测,对患者及其家属人群均有益处。
对于患者的家族人群来说,若为BRCA突变阳性携带者,女性应定期乳腺检查,推荐BRCA1突变女性在完成生育后可在35~40岁行降低患癌风险的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BRCA突变携带者预防性手术后上皮性卵巢癌患病风险可降低79%);BRCA2突变女性可将预防性手术延迟至40~45岁。BRCA突变阳性的男性家族成员应在35岁后定期乳腺检查,并且在45岁后定期行前列腺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