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知识科普:《什么是胃癌》

任亚冰医生 发布于2023-04-29 16:39 阅读量1846

本文由任亚冰原创

   肿瘤知识科普:《什么是胃癌》

   4月9日是世界护胃日,常言道“十人九胃”,足见胃病困扰的人群不在少数,我们有医说医,小任医生今天科普与胃病关系密切的胃癌的相关知识,有需要的小伙伴们可以搬好小板凳听一听。


    胃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好发于中年男性,40~60岁年龄组约占全部病例的三分之二,因近年来胃镜检查的广泛开展,早期胃癌的及时发现及有效的手术治疗,已降低了胃癌的病死率。


           01.胃癌的病因

    胃癌的发生与饮食因素、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基因改变、癌前期病变等有关。有文献研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生活所在地、 经济收入、饮酒、腌制食品摄入、饮食规律度、饮食清淡度、吸烟、胃部相关疾病、胃癌家族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1、饮食因素

    胃癌的发病与饮食相关,如长期食用盐腌、烟熏、油煎和霉变食品者发病率高。这些食品中亚硝酸盐、多环碳氢化合物、3,4‐苯并芘、霉变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等均认为有致癌作用。多食含维生素、叶酸高的食物则可起到防癌作用。


 2、感染因素

(1).幽门螺杆菌感染(Hp):

    是引起胃癌最主要的病因,被WHO列为第一类致癌物,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存在量效关系,Hp感染年龄越早,持续阳性时间越长,胃癌发病率越高。


  (2).EB 病毒感染:

  在胃癌的癌旁组织中,约10%可检测出EB病毒。这组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

      

           02.胃炎的人群需要警惕什么症状?

  从胃炎等普通胃病发展为胃癌,不是一日两日,它会有一些信号提醒,常见的需要警惕的信号有:

1.胃部疼痛性质改变:近期的疼痛跟之前不一样,变得持续性且毫无规律。

2.上腹出现肿块: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

3.烧心泛酸:胸骨下部有烧灼感,像有一团火在燃烧。

4.体重骤降。

5.大便发黑:非食物(菠菜)、药物(铁剂等)原因出现黑便。


                      03.胃癌的表现

1.早期胃癌症状

可无任何症状,少数人有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反酸、嗳气等症状,易被当作普通胃炎而忽视。

2.进展期胃癌症状

(1)上腹不适或疼痛或近期上腹痛程度加重。

(2)上腹部饱胀感,有时伴有嗳气、反酸、呕吐、进食不畅等不适。

(3)食欲减退,消瘦,乏力。

(4)消化道出血,如呕血、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


              04.怀疑胃癌需要做什么检查?

1. 胃镜与组织活检确诊。

2. 便潜血实验阳性。

3. 目前尚无对于胃癌特异性较强肿瘤标记物,CEA、CA50、CA19-9等多个标记物连续监测对于胃癌的诊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05.“是不是有平时有胃病的人才做胃镜检查?”

  据《胃癌诊疗规范(2018版)》,符合以下任意一条者,不管有无症状都要进行胃镜检查。


1年龄大于40岁,性别不限;

2.处于胃癌高发地区的人群;

3.既往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患者;

5.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亲兄弟姐妹);

6.存在引起胃癌其他高危因素(喜食高盐、烧烤、腌制食品、重度饮酒等)。

 

任医生的话:我们要像珍惜眼睛一样珍惜我们的胃,重视胃给我们发出的信号,摒弃不良生活习惯,科学生活,小任医生给大家几条养护胃的建议:

(1)清淡饮食:高盐饮食,长期吃腌制、熏制、烧烤、霉变、油辣冰烫,抽烟,喝浓茶、浓咖啡、烈酒等重口味的饮食可能伤害胃;(2)进餐速度放慢:狼吞虎咽,吃饭过快,会使口腔咀嚼食物不充分,影响胃的消化功能;3.外卖少吃:许多外卖添加了过多油脂或其他添加剂,给胃造成巨大的负担。(4)自我减压:胃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负面情绪如焦虑、烦躁、紧张、抑郁、压力,会使胃肠动力异常,引起不适。而较为亢奋的情绪,如厌恶、愤怒、极度喜悦则可导致胃肠高动力反应,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使胃肠蠕动不协调,造成胃食管反流、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5)有问题及时就医,建议40岁以上易感人群行常规胃镜检查。

  小任医生的每次公益科普,都希望能帮助黑暗中行走的您,为您带去温暖和光亮。

任亚冰主治医师简介:医学硕士,博士在读。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深圳市肿瘤医院中医科,从事肿瘤专业9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肝癌、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以及肿瘤治疗过程中副作用处理,对抗肿瘤治疗中皮肤粘膜损害如手足综合征、盆腔术后淋巴囊肿、胃肠道反应、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有治疗经验,并得到广泛认可。参与编写省级专著1本,参与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一项。


出诊时间:

周二、周三上午,中医门诊。

周四下午:中西医结合门诊。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