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科普:《肿瘤是怎么形成的》

任亚冰医生 发布于2023-04-18 21:29 阅读量1984

本文由任亚冰原创

1.“任医生,我很注意生活方式,不点外卖不熬夜,无烟酒嗜好,不吃喝嫖赌,为啥让我得肿瘤?

“为啥有的人明明很注意养生,却得肿瘤;有的人该吃喝玩乐,熬夜抽烟打游戏,却身体倍儿棒?”


    为什么在同样的工作生活环境,有些人得肿瘤,而大多数人却正常呢?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由此可见,在肿瘤形成过程中个体情况本身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条件、内分泌状态、以及性格情绪因素等。



(1)遗传与癌症的关系癌症其实是多基因遗传易感性疾病。某些肿瘤存在家族性聚集现象,提示肿瘤与遗传可能有关,90%以上的肿瘤是外界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自身免疫系统与癌症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人体内正常细胞每天都有可能失去自身调控能力而变成癌细胞,但一般身体不会发生癌变。这是因为机体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当癌细胞处于早期的时候,机体会把它当成“非己”、“敌人”外来物,开始对它进行排斥,并通过免疫活化细胞(如T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和体液免疫特异性对癌细胞进行识别、杀死,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形成和继续生长。可是当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人体抵抗不足以清除这些癌变细胞,就容易形成肿瘤。

    我常常跟我的患者举的例子就是,把我们的免疫系统当做万里长城的话,我们的长城如果出现砖瓦的破损,长城的某段起不到防御功能,外敌就会很容易攻击进来。同样道理,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不能发挥正常的抵抗癌变细胞的功能,身体里的癌细胞就容易形成癌变。

    


3心理健康与癌的关系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约占10%的肿瘤没有明显诱因。有专家观点认为,这与人的性格秉性、工作生活压力、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等因素有关。由于长期处于压抑、紧绷的状态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素水平改变等,这些都可能诱发肿瘤。总之,心情放松、心态平和是可以帮助您减少身体癌变的概率的。


     所以说,如果我们出生无法选择(遗传易感性),但后天的免疫系统和心情,是我们可以调整的。正如我们常常对病人说的“疾病面前,人人平等”,理论上我们患癌的风险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不良因素的暴露而加大,但是,别忘了,我们还有后援:我们可以通过肿瘤筛查,去鉴别去识别身体是否患癌,常见的肿瘤筛查手段有:肿瘤标记物检测,超声、CT以及PET/CT、MR、钼靶等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手段。这在我们大陆,预约这些检查并不难。难的是,我们是否有意识的去做这件事。


2.肿瘤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这些物质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达到一定的水平时能提示某些肿瘤的存在。一般我们通过抽血检验获得结果。




           为什么要查肿瘤标志物?

    对肿瘤来说,早期诊断是治愈的关键。让我们遗憾的是,目前即使是最先进的检查技术和手段也只能发现直径0.5cm 以上的肿块。当无症状的肿块渐渐长到为自身所觉察的大小时,部分肿瘤已经处于中晚期,有的肿瘤已经发生了转移,很多患者已经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期。有些不易察觉的肿瘤如胰腺癌、卵巢癌等,早期无症状,等发现就诊时已经是晚期了,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

“我怀着好奇心做了肿瘤标记物的筛查,结果发现了有一项异常,这意外收获也太晴天霹雳了,我该怎么办?”


               “肿瘤标志物有异常,该怎么办?

(1)轻度异常:可能是非肿瘤性病变,检测复查。

(2)明显异常者:一般高于正常值上限的几倍以上,应结合家族史、个人病史以及影像学等检查。

(3)动态观察:肿瘤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如果指标升高,应提高警惕肿瘤复发转移,并进行相应的随访和治疗。

(4)紧密结合临床表现,重视各类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肿瘤的检测率。


     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1)以X线穿透人体为基础的影像。包括:普通DR的X线,CT(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2)磁共振成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MR。

(3)核医学显像,包括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骨扫描成像。

(4)放射影像与核医学影像融合的解剖功能影像。

(5)B超显像。

    这些影像学诊断技术各自有本身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癌肿筛查,都有相对适应的影像学检查项目,专业医生会帮您视病情而选用合适的影像学检查的方法。


      内镜检查

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内镜诊断具有获取标本、进一步做病理检查的优势。消化系统的内镜种类:

(1)能完成咽喉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检查和治疗的电子胃镜

(2)能完成整个大肠和20cm末段回肠检查和治疗的电子肠镜

(3)专门检查和治疗十二指肠乳头以及胆管、胰管疾病的胆道镜以及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4)针对小肠疾病诊断的胶囊内镜和小肠镜。

(5)可测定病变深度的小探头超声内镜以及集检查和治疗胃肠道本身和附近脏器如胰腺的疾病为一体的超声内镜。

(6)能完成对腹腔内脏器直接检查和手术治疗的腹腔镜。

(7)针对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的色素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放大内镜联用等。


   3.写在结尾

    也会有患者家属对我开玩笑说,“家人得肿瘤了,自己对肿瘤知识知道的越多,越痛苦,反倒是以前知道的越少,越无知者无畏”。我本人特别理解这种状态,有些烦恼,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认知范围扩大了,而是我们更接近事实本来残酷的真相了。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提醒我们,生命的脆弱性,我们除了吃饱穿暖有份工作,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活着,就已经超过很多躺在病床上的患者了。




小任医生的每次公益科普,都希望能帮助黑暗中行走的您,为您带去温暖和光亮。

    任亚冰主治医师简介:医学硕士,博士在读。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深圳市肿瘤医院中医科,从事肿瘤专业9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肝癌、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以及肿瘤治疗过程中副作用处理,对抗肿瘤治疗中皮肤粘膜损害如手足综合征、盆腔术后淋巴囊肿、胃肠道反应、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有治疗经验,并得到广泛认可。参与编写省级专著1本,参与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一项。




出诊时间:

周二、周三上午,中医门诊。

周四下午:中西医结合门诊。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