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你,是否一直在为畅快的嗯嗯而粪斗,试试中西医一起助攻吧

任亚冰医生 发布于2023-03-29 13:39 阅读量7931

本文由任亚冰原创

这年头,谁还没个秘密啊,比方说我,上厕所已经很久没有那种很爽快的嗯嗯(大便)了。

慢性便秘的几个真相

1. 慢性便秘大部分为功能性便秘,其诊断标准为:(1).必须包括下列2 项(含)以上: 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 ②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 ③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 ④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和( 或) 堵塞感; ⑤至少25%的排便需手法辅助( 如用手指协助排便、盆底支持) ; ⑥每周排便少于3次 (2).不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诊断。


看人家的香蕉便便,慕了...  

我拉的是啥子呦,干硬状羊屎样的...



2.啥因素会加重便秘?

慢性便秘的发生与工作压力、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女性、体重指数( BMI) 低、文化程度低、居于人口密度大的人群更易发生便秘。食物中缺乏纤维、饮水少、滥用药物等可增加慢性便秘的发生。

我头一次听说:文化程度还影响便秘的...


3.生理病理基础

慢性传输型便秘的特点为结肠传输时间延长,进食后结肠高振幅推进性收缩活动减少,这可能与STC患者肠神经元和神经递质异常、Cajal 间质细胞和肠神经胶质细胞减少有关; 亦与结肠黏膜氯离子通道功能障碍有关,氯离子通道与跨上皮细胞膜的氯离子和液体转运有关。

4.除了功能性便秘,有没有其他引起便秘的因素?

器质性的疾病引起便秘的有肠道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等;

药物引起的便秘:我们家中常备的补钙剂、以布洛芬为代表的的非甾体消炎药;岭南地区皮肤湿疹荨麻疹高发,我们常用的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物;以及疼痛患者服用的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羟考酮等;以及部分降压药物都可能引起便秘。





5.老顽固便秘,需要注意什么?

若年龄>40 岁,家族有肿瘤病史,从未做过内镜检查的,或对疾病过度担心者,我们建议进行内镜辅助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疾病,排除恶性病变,并作相应处理。


6.便秘怎么治疗呢?

(1)调整生活方式: ①增加纤维素和水分的摄入②适度运动③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时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 2 h 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2)药物治疗: ①通便药: 容积性泻药( 膨松药) 通过滞留粪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分量和粪便体积从而起通便作用,主要用于轻度便秘患者,服药时应补充足够的液体。常用容积性药物包括包括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等。渗透性泻药可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可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药物包括聚乙二醇、乳果糖和硫酸镁等;②促动力药: 高选择性 5-羟色胺 4 受体激动剂普卢卡必利能缩短结肠传输时间,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③促分泌药: 包括鲁比前列酮、利那洛肽,可刺激肠液分泌,促进排便。目前尚未在我国上市。④灌肠药和栓剂: 通过肛内给药,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粪便,使其易于排出,适用于粪便干结、粪便嵌塞患者临时使用。便秘合并痔者可用复方角菜酸酯制剂。

(3)其他治疗方法: 益生菌能改善慢性便秘的症状。


7.中医中药有办法吗?答案是肯定的


               

①中药( 包括中成药制剂和汤剂)能有效缓解慢性便秘的症状:如果您有长期慢性便秘,不妨试试一些中药汤剂,我们常用的方剂有承气汤类,增液汤类,以及补中益气类,有些中药药茶冲泡也可以改善您的“羊屎蛋”的便便,可以门诊就医,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开具。

②针灸能改善便秘患者的症状和抑郁焦虑状态:咱们别的不说,“足三里”这一个穴位可以直接封神,在改善便秘、腹胀、消化不良方面,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穴位,可以配合针刺支沟、丰隆等穴位改善腹胀便秘,配合神门、内关改善长期便秘的焦虑状态。好用,您试试。


③按摩推拿可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不得不说,推拿按摩是简单经济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揉肚子啦,操作时取仰卧位,注意保暖,暴露腹部,双手搓热,手掌根用力,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或者沿腹部穴位中脘、天枢、关元来回按摩3~5 min。参考穴位图:


相信通过以上科普,您对便秘的前因后果以及治疗方法有所了解。特别提醒,如果家族有肿瘤病史的、超过40岁以上的长期大便习惯改变的人群,需要筛查胃肠镜排除恶性病变哦。

为了健康,我们继续粪斗吧!


任亚冰主治医师简介

医学硕士,博士在读。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深圳市肿瘤医院中医科,从事肿瘤专业9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肝癌、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以及肿瘤治疗过程中副作用处理,对抗肿瘤治疗中皮肤粘膜损害如手足综合征、盆腔术后淋巴囊肿、胃肠道反应、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有治疗经验,并得到广泛认可。参与编写省级专著1本,参与发明专利1项,参与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

4月份出诊时间:

周二、周三上午,中医门诊。

周四下午:中西医结合门诊。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