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拿龋病(俗称“蛀牙”)来说,尽早发现龋病并及时治疗的话,非常容易就可以治疗好,而且操作简单,只需要进行充填治疗,就是平常说的补牙,一般一次就可以搞定,痛苦小,一顿饭的费用,或者是女士一支口红的费用就可以搞定了,但是如果不好好处理,放任下去的话,再多的费用都不能保住你的牙齿。
很多人都是等到牙疼的时候,才想到去看牙,如果龋病不及时治疗,发展到更严重的阶段,就需要根管治疗了,就是俗称的“杀神经”。根管治疗的过程复杂,就诊次数多,痛苦可能会增加,这时可能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的费用。
那到底什么是龋病呢?
俗称蛀牙、虫牙,是一种在细菌、饮食等多因素作用下,导致牙齿硬组织被破坏的疾病。
那么龋病会有哪些症状呢?
表现为:牙齿颜色改变、形态改变是龋病最常见的症状,初期常无不适症状,但是随着疾病发展,会出现食物嵌塞、牙痛、口腔异味等症状,波及到牙髓时,会出现牙髓疾病相关的症状。而且龋病也是有分患病的程度:
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可分为:急性龋、慢性、继发龋;
损坏的部位,可分为:窝沟龋、平滑面龋、根面龋、线形釉质龋、隐匿性龋 ;
病变深度,可分为:浅、中齿商、深龋。上述分类中,按照病变深度分类最常用,不同的类型诊断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患者的感觉也不一样,治疗手段也存在差异,患者的预后也不一样;
龋病影响下引起的并发症:
牙髓疾病、根尖周病、牙槽脓肿、颔骨炎症、牙体缺损、咀嚼困难 、牙齿脱落 、面部发育不对称、恒牙釉质发育不全、创伤性溃疡、心内膜炎、肾炎、败血症、败血症、心理问题、发音异常。
那为什么牙齿好好的会出现龋病呢?
龋病的病因是细菌感染、饮食因素、宿主因素、时间因素的共同作用,称为龋病的四联因素。
细菌感染:这是龋病的始动因素,最常见的是变异链球菌、放线菌属、乳杆菌属,这些细菌可以产生酸,导致牙齿硬组织的破坏。
饮食因素:食物的种类、性状、摄入频率都会影响龋病的发生,如频繁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
宿主因素:宿主就是指患病的人,影响龋病发生的。宿主因素主要包括牙齿和唾液,不同的牙齿对龋病的敏感程度不同,唾液的多少、成分、流动的速度都会影响龋病的发生。宿主的免疫状态也会影响龋病的发生。
出现这些症状就要看医生了!
龋病是不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不用出现症状就要立即看医生,但是也是需要安排时间去检查牙齿情况。
出现:牙齿颜色改变:如牙齿出现自垩色、黄褐色、棕褐色、黑色改变时;牙齿形态改变:如牙齿表现出现洞时;食物嵌塞:进食时容易塞食物时;牙齿出现疼痛不适时;口腔异味。出现这些症状,说明你的牙齿已经是在龋坏的开始,需要注意了。
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进行检查,询问症状及病史: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基本的判断,了解患者发现牙齿异常的时间,是否疼痛,疼痛的部位、疼痛的发作方式和频频率、疼痛发作的时间、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加重或减轻疼痛的因素、是否接受过治疗以及治疗后病情的变化。
视诊:目目的是对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情况进行观察。首先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接着观察颌面部有没有管、是否存在肿胀等,然后再进行口腔内的检查。在口镜的辅助下,检查牙齿排列情况、每个牙齿的情况、牙限和牙周情况、口腔黏膜情况。
探诊:目的是检查牙齿、牙周情况。使用牙科探针进行检查。探查龋洞的部位、深度、范围,周围牙的质地、附着情况,牙周袋的深度。同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
那么医生会询问哪些问题的呢?
1 主要是哪里不舒服?
2 自己能不能明确指出是哪颗牙齿不舒服?
3 牙齿疼痛时有没有牵扯到面部疼痛?
4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牙齿疼痛?
5 是没有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疼痛,还是温度变化刺激或者吃饭咀嚼情况下出现疼痛?
6 是一直疼痛不适还是一会儿痛、一会儿又不痛了?
7 疼痛能不能忍受受?
8 牙齿晚上有没有痛过或者晚上疼痛有没有加重?
9 症状何时出现的?持续了多久?
10 自己感觉有没有什么情况可以缓解疼痛?
11 以前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
12 既往曾接受过哪些口腔治疗?
13 牙齿此次出现的这种不舒服有没有治疗过?
14 治疗之后疼痛有没有缓解?
15 有没有自己服用过止痛药?
16 服用止痛药之后效果怎么样?
17 饮食习惯是怎样的?
18 是否有其他疾病?
19 如糖尿病、传染病史、心血管疾病等?
20 有没有对什么药物过敏?
治疗后需要注意哪些?
治疗后,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刷牙2次,刷牙前使用牙线,避免龋齿的再次发生。手术治疗后注意事项:根管治疗术封药后,一定要按照医嘱时间复诊。
在平时我们应该怎么预防注意呢?
对于一下情况的人就需要多注意预防了:
口腔卫生不良;长期喜食高糖食物;长期进食或者半流食等黏着性很强的饮食;牙齿排列不整齐;摄入氟不足;睡液分泌减少,如干燥综合征($jogren's syndrome)患者;颌面部及颈部接放射治疗的患者;牙齿发育期间缺乏维生素、蛋白质。
预防的方式: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口腔卫生,每次餐后漱口、使用牙线、正确刷牙,营养均衡,减少甜食的摄入量和摄入频率,尽量不喝碳酸饮料,定期口腔检查,局部用氟、窝沟封闭。
口腔卫生不良的人:每6个月~1年进行1次洁牙,每次餐后漱口、使用牙线、正确刷牙法。
长期喜食高糖食物者:控制摄入糖的量和频率,少吃粘性较大的食物,进食后一定要保证口腔清洁。
牙齿排列不整齐的人:口腔卫生难以保持,容易发生食物嵌塞,一定要常规使用牙线,正确刷牙,另外要及早去医院就诊,排齐牙齿。
总结:
牙齿口腔健康需要预防,提前检查,提前治疗都是最好的选择,需要主动关注,在被动的时候可能花费的时间和费用都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