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2月,中药控制良好

黎波医生 发布于2024-05-11 17:28 阅读量796

本文由黎波原创

168975  男 11岁7月

主 诉:发热2月

现病史:患者自诉2月前因后出现发热39℃,腹泻2次,外院咽试纸98种病原体靶向测序检查提示鲍曼不动杆菌+,各种培养和寄生虫筛查阴性结果,反复治疗未见好转,仍高热,刻诊发热、无恶寒,头晕,无咳嗽、无胸闷,无头痛,无倦怠,无恶心,无肌肉酸痛,纳可,无腹痛腹胀,口不苦,口不干,寐安,无腰痛,无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大便日1次,成形,小便淡黄。舌质淡红苔微黄腻脉数  T39.5度,P98次/分 精神可。

2024.05.06本院尿常规提示正常。

体格检查:T39.5℃(腋下) P98次/分神清,精神尚可,面色红黄隐隐,形体适中,未闻及异常声音及气味.皮肤未见皮疹.皮肤摸之不热。

门诊诊断:中医诊断:1.发热(证型:热毒证)、2.湿温

西医诊断:1.发热待查

治法:清热解毒祛湿。处理:

黄芩片[5g]2袋(5g) 茵陈[5g]2袋(5g)

石菖蒲[5g]2.00袋(5g) 浙贝母[5g]2.00袋(5g)

广霍香[5g]1.00袋(5g) 连翘[5g]3袋(5g)

薄荷[5g]1.00袋(5g) 射干[5g]2.00袋(5g)

淡竹叶[5g]1.00袋(5g) 豆蔻[5g]1袋(5g)后下

金银花[5g]3袋(5g) 蒲公英[5g]6袋(5g)

紫花地丁[5g]3袋(5g) 龙葵[5g]2袋(5g)

野菊花[5g]2袋(5g)

共4剂用法:水煎服 一次用量:200ml

药后24小时,即可退热,但仍有间断高热,波动在36.9℃-39.5℃,汗出少许,头晕热退可消失,无其他不适。苔薄舌质淡红、继进方药

3诊:服4剂后发热渐稳定,体温波动在36.9-37.5℃,咽喉痛,汗出,少许头晕,纳可,大便日1次成形,小便淡黄。舌质淡暗红苔微黄脉浮

原方加丹皮,生地黄,木蝴蝶,去菖蒲,五剂。




图片发自160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