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冠心病胸痛古人的观点之一:痛证有寒热之因,因寒者常居八九,因热者十之一二。多因寒则凝滞、气逆而胀痛。热则流通,多无气逆之弊,然,热易燥结津亏失濡而痛者。
对于胸腹痛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如记载:“火在上焦,痛而兼胀者,宜于行气导滞药中倍加山栀、黄芩之属以治之;若有痛无胀者,或宜加芍药、生地、麦冬以佐之(特别重要)。若火在下焦者,宜大分清饮或茵陈饮之类主之。
然火在上者,必有烦热、焦渴、喜冷等证;火在下者,必有胀热、秘结、淋涩等证,务兼脉证,察其真有火邪,方可治以寒凉,如无火证火脉,则不得妄称为火以误治也”(张景岳《景岳全书》)
(作为中医内科学大全之作,属于个人专著。堪比西医的实用内科学。比清代《医宗金鉴》更加规范而实用----纯属个人体验,可惜不卖书!)
本案例为肺胃火热证,也是胸痛的临床变证。
男,24岁,肥胖。2021 初诊
因胸痛心慌8月。8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以胸骨前为主,阵发性,持续时间几小时,运动后加重,2月前在深圳某心血管医院诊断为A型易激动综合征行射频消融术,冠状动脉CTA报告正常。术后胸痛仍在,撕裂样疼痛,咳嗽和运动后加重,侧卧以及熟睡容易诱发,局部无触压痛,时心慌,眼睛畏光,视物模糊(近视),纳可,易饥,餐后腹胀,偶尔口苦,口干不喜饮,汗出多,手抖,无关节以及腰痛,夜间打鼾(睡眠呼吸监测未见异常),寐安,大便日3-4次,时溏稀,小便淡黄夜间0次。舌质淡红起刺苔薄黄,脉细。体重91KG 身高175cm
2019年发现高尿酸血症,脂肪肝,2021年发现肺部多发结节。未发现甲亢。
(肺胃热盛证之诊断供参考)
中医诊断:胸痛(证型:肺胃火热证 )
西医诊断:1. 肥胖症、2. 胸痛
方药: 姜竹茹 枇杷叶 生石膏 知母 牡丹皮 地黄(生地黄) 丝瓜络 淡竹叶 川木通 甘草
共7剂 用法:水煎服 一次用量:200ml
2诊:胸痛减轻,约减轻50%,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胸骨前为主,隐痛为主,时心慌,眼睛畏光明显减轻,视物模糊(近视),流涕,纳可,易饥,餐后腹胀,口苦,口干不喜饮,汗出多,手抖,无关节以及腰痛,夜间打鼾(睡眠呼吸监测未见异常),寐安,大便日2-3次,时溏稀,小便淡黄夜间0次。舌质淡红起刺苔薄黄,脉细。
守方加成:
姜竹茹 枇杷叶 知母 牡丹皮 地黄(生地黄) 丝瓜络 柴胡 盐车前子 甘草 炒六神曲 生石膏 炒山楂 白芍 牡蛎
共7剂 用法:水煎服 一次用量:200ml
(白虎清胃火,不忘火热扰心)
3诊:药后疼痛消失,最近2天胸痛又发,胸骨前为主,隐痛为主,咳嗽/夹紧胸廓/运动后仍可加重,纳可,饥饿,口苦,寐安,大便日2-3次,时溏稀,小便淡黄夜间0次。舌质淡红起刺苔薄黄,脉细。
治疗守2诊方。共7剂 用法:水煎服 一次用量:200ml
随访,胸痛不再发作。
【按语】案例属于肺胃火热证,清肺热即可清心火。其火热伤阴,虚风稍动,故滋养肝阴,并潜阳。总体而言,火邪易折,故效果比较明显,与胸痛湿热证相比较,疗程要短很多。
(申明:本文有较多专业术语,千万不要套路。欢迎针对胸痛问题咨询以及就诊!!!)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