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只会引起痛风?真相没那么简单!

黎波医生 发布于2020-09-05 18:19 阅读量7063

本文由黎波原创


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风的罪魁祸首,这一点早已深入人心。但若仅仅知道这一点,便认为血尿酸升高只要不犯痛风就可以平安无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一 什么是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指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女>420 μmol/L(7mg/dl)。对于那些未发作痛风的高尿酸血症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UA);而且高尿酸血症常常与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伴发, 不仅被认为是人体代谢异常的一种标记,也是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及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高尿酸血症从何而来?

先天嘌呤代谢障碍或某种原因的分子缺陷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由于某些疾病或药物而引起。

人体内的尿酸80%来源于自身代谢生成,仅有20%来自嘌呤食物摄入后分解生成。约70%的尿酸通过肾脏排泄,其余由消化道排泄。当体内尿酸的产生和排泄处于失衡状态,即可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的升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高嘌呤饮食,核苷酸转化过多(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增生性疾病,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实性肿瘤,糖原累积病,银屑病等),ATP降解加速(糖原累积病Ⅲ、Ⅴ、Ⅶ,剧烈运动);肾功能不全,通过阴离子竞争而抑制尿酸排泄(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肾小管重吸收增加,使用利尿剂,铅中毒性肾病,机制未完全阐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某些药物如低剂量水杨酸、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烟酸和环孢素A等);饮酒过量,低氧血症,组织低灌注(饥饿,脱水);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果糖-1-磷酸醛缩酶缺乏。

三、高尿酸血症的危害有哪些?

当血清尿酸盐长时间持续超过420 μmol/L的饱和点,尿酸盐就会析出晶体,沉积于血管壁、关节面、肾小管、肾间质等处,引起一系列相关的病理变化。就像海水中的盐浓度太高了,就会慢慢析出海盐。不要小看这些尿酸盐晶体,不好好治疗的话,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哦。


1. 伤关节!

尿酸盐晶体析出沉积于关节导致了痛风的发作。很多人是否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痛风总偏爱足趾关节?因足趾位于下肢末端,表面温度低于正常体温,加之重力作用,晶体更易于在该处析出。但凡犯过痛风的人,想必都终生难忘……

2. 伤肾!!

尿酸盐沉积在肾脏可直接导致急/慢性尿酸性肾病而出现肌酐或者尿素升高或者蛋白尿,或者在B超检查可见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等尿酸性结石。有些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出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情况,提示存在慢性尿酸盐肾病,最终可导致慢性肾衰竭。

3. 伤心血管!!!

尿酸结晶附着在血管壁上,会损伤血管内膜及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并可激活血小板,致血小板凝聚,促进血栓形成。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导致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以及脑中风。


4. 促进其他代谢病的发展

高尿酸血症还可以通过影响血脂的代谢过程,促进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也可通过破坏胰腺β细胞,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四、尿酸高了怎么办?

1. 常规治疗:

         饮食上控制每日总热量,限制嘌呤食物的摄入。果糖与酒精均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应当戒酒,减少对果糖饮料的摄入,食用果糖较少的水果(樱桃、草莓、菠萝、西瓜、桃子等)。另外,部分蔬菜嘌呤含量也很高,应该避免食用(黄豆芽、豌豆苗、芦笋、紫菜等)。多饮水,每天至少喝水3000ml,增加尿量以促进尿酸的排泄,多吃碱性食品和饮品(苏打饼干、苏打水等),使尿液碱化而利于尿酸排除。肥胖者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较非肥胖者高3倍,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适中的体重可有效的降低患病风险。


饮食建议

 蔬菜;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鸡蛋等



限制食用

牛羊肉、猪肉、富含嘌呤的海鲜;调味糖、甜点、调味盐(酱油和调味汁);红酒、果酒等



避免食用

果糖饮料;动物内脏;黄酒、啤酒、白酒等

2. 中医药干预

中医药能否治疗高尿酸血症呢?答案是肯定的,尽管中医文献中没有高尿酸血症这个名词,但是单纯的高尿酸血症可归为中医学“血浊”范畴;痛风急性发作期,类似中医古籍中记载的“白虎历节”、“热痹”、“历节病”;痛风反复发作,关节肿胀变形,局部痛风石形成,可划分入“顽痹”、“骨痹”范畴;高尿酸血症导致了肾脏损害,临床以肾脏病变、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时,可归入“水肿”、“关格”、“虚劳”。因此,针对高尿酸血症引发的不同损害,可以采用不同的中医治疗策略。而积极干预和重视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能有效地阻断高尿酸对人体的进一步损害。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跟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外感六淫或者七情内伤等因素有关,其发病往往与脾肾亏虚、肝肾不足有关,常常兼见痰浊、湿热、瘀血内阻的虚实夹杂的证候。治疗上应标本兼顾,注意祛痰化浊、通经活血、清热利湿以治其标,健脾、补肾、调肝以治其本。

对于单纯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虽无特殊临床症候,但正虚邪实的病理因素往往是客观存在,治疗上亦当扶正祛邪。临证处方时根据正虚与邪实的比重关系而酌定攻补药物的剂量,合理配伍补虚与泻实药物的比例关系,做到敌退我进,敌进我守,使邪去正充则病去不复。

44岁,M先生,2019年01月26体检发现血尿酸升高585μmol/L,同时肌酐升高134μmol/L,间断给以口服碳酸氢钠等药后控制不佳,并于2019年10月26日复查血尿酸691.8μmol/L,肌酐140.5μmol/L;尿酸和肾功能指标进一步升高,并逐渐出现持物后感觉手足麻木。遂于2019年10月28日就诊,见其舌淡红苔薄,脉象沉细,小便泡沫多,夜间1次,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并肾功能不全,中医辨证为气虚湿阻证,乃虚实夹杂证,给以予益气化浊利湿方剂,服药14剂后,于2019年11月12日复查血尿酸降至421μmol/L,肌酐118.9μmol/L并且手足麻木感消失。

(本文引用文献包括指南,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