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不用慌,三院营养科帮您忙

杨信尊医生 发布于2021-09-03 08:19 阅读量6183

本文由杨信尊原创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升高,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筛查诊断受到广泛重视,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这篇文章将为“糖妈妈”讲述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危害和治疗等。如果您是“太长不阅”党也没关系,可直接跳到文末第六点了解本文要义。


1、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任何时间行 OGTT(即“喝糖水”试验),5.1 mmol/L ≤ 空 腹 血 糖<7mmol/L,1h血糖≥ 10.0 mmol/L,8.5 mmol/L ≤ 2h 血糖<11.1mmol/L,上述血糖值之一达标即诊断妊娠期糖尿病。



通过OGTT的准妈妈们也不可大吃大喝哦~


2、妊娠期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 短期危害

    可造成母亲先兆子痫、早产、产后出血、手术产、羊水过多、感染等。胎儿及新生儿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黄疸、低钙血症、低血糖、血细胞增多、巨大儿。巨大儿可引发的肩难产、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骨折甚至死亡等。

  • 长期危害

    母亲再次妊娠时糖尿病风险明显增加 ;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孩子容易发生肥胖和2 型糖尿病等代谢相关疾病。


3、血糖控制目标


  • 空腹血糖<5.3mmol/L

  • 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同时要避免低血糖,孕期血糖<4mmol/L为血糖偏低,血糖<3mmol/L必须立即进食甜食,必要时送医。所以不要一味追求血糖低而不吃东西,低血糖很危险哦~


4、孕期糖尿病的管理


(1)管住嘴


  • 能量: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应根据不同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长速度而定,需个体化。

  •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45%~55%。每日碳水化合物不低于130g。优先选择复合型碳水化合物(如粗杂粮等)或低GI/GL主食 ,尽量避免摄入单双糖类(如葡萄糖、蔗糖等)。鼓励全谷物食物占全日主食量的1/3以上。

  • 蛋白质: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5%~20%,以满足孕妇妊娠期生理调节及胎儿生长发育之需。蛋白质摄入在非妊娠期摄入1.0 g/(kg·d)的基础上,妊娠早期摄入不变,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分别增加15g/d和30g/d。建议鱼禽肉蛋豆类占一日蛋白质总摄入量的一半及以上。

  • 脂肪:推荐饮食脂肪摄人量占总能量的25%~30%为宜。但应适当限制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油脂、红肉类、椰奶、全脂奶制品等,减少加工肉类及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动物性食品。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山茶油等,应占脂肪供能的1/3以上。烹调油每日不超过25g。

  • 膳食纤维:是不产生能量的多糖。推荐每日摄入量25~30g。饮食中可多选用富含膳食纤维的燕麦片、荞麦面等粗杂粮,以及新鲜蔬菜、水果、藻类食物等。蔬菜类摄入量应达到500g/d及以上,其中绿叶蔬菜占2/3及以上。在血糖平稳条件下,可选用低GI/GL水果,一般150g/d~200g/d,在两餐间进食。

  • 饮食需清淡,食盐不超过6g/d。减少各种酱料和腌制食品的摄入。

  • 避免饮用含酒精饮品及食用添加糖食品。

  • 少量多餐,每日5-6餐。


(2)迈开腿 

选择一种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又称耐力运动),主要指由机体大肌肉群参加的持续性运动。步行是常用的简单有氧运动,建议每餐后走路30分钟



注意:血糖水平<3.3或>13.9mmol/L者停止运动。运动时应随身携带饼干或糖果,有低血糖征兆时可及时食用。运动期间出现腹痛、阴道流血或流水、憋气、头晕眼花、严重头痛、胸痛、肌无力等不适请及时就医。


(3)勤测血糖

  • 每周至少测定一次全天 4 点 ( 空腹和三餐后 2 小时) 血糖,酌情增加测定次数。

  • 如果通过饮食控制2周,血糖仍不达标,该吃药就吃药,该打针就打针,才能风风火火闯九州~

  • 若尿检发现酮体阳性,应考虑增加主食(碳水化合物)摄入。



(5)预防


看到这里,打算怀孕的女性不要害怕,对于糖尿病这只恶魔,我们是有办法预防的!你只需要做到:



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糖尿病找上门。


(6)简单说


  • 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都能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好血糖。

  • 不要为了控制血糖而让自己和孩子饥饿,那样很危险!

  • 每餐后走路30分钟。

  • 若不知具体应吃多少量,可咨询专业营养(医)师。

  • 关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预约挂号营养科,便可与营养科主任面对面交流,获得个体化饮食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J]. 糖尿病临床, 2014, 8(11):489-498.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344.

申明:本文图片来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深圳三院临床营养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