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是网瘾少年的家长
那你可要注意了!
这里有网瘾少年的三个变化
虽然不像学习成绩这么直观
也不像拒绝沟通交流那么让人生气
因此常常被当做小事忽略
但作为家长也得敲响警钟!
因为这预示着
网瘾即将侵蚀孩子的表达能力!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什么情况导致的?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认真看完,听听戒瘾专家怎么说!
极低的说话欲望
上帝给每个人分了一张嘴,除了呼吸吃饭,就是让你讲话的。但上帝也给每个人分配了一定的说话份额。如果一天没个人唠嗑,你会觉得压抑烦躁,如果唠上一天的嗑你又会觉得口干舌燥和十分疲惫。而这之间的平均值,就是每个人每天感到舒服的说话份额。
但互联网赋予了人第二张嘴,沉迷网络信息交流的人常常用第二张嘴把每天说话的份额都给支配殆尽了,第一张嘴也就变得无话可说。
所以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你和孩子明明一天没沟通了,怎么跟他说两句话孩子就不耐烦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孩子用第二张嘴把话说完了,当然没话跟你说了。
无法构建语言体系
当你只有一张嘴时,你想说话就得学会汉语拼音。
你想把话说得好听就得能说会道,察言观色。
说的清楚明白有理有据,别人会给你认可。说的不清不楚,听者会抓耳挠腮。人是需要认可的动物,因此为了更高效的沟通,随着漫长的讲话,你的嘴巴会逐渐精炼语句内容,自己也会逐渐构建出适用的语言体系。
但互联网赋予的第二张嘴仿佛自带无数的外挂!首先它不需要大段的文字表达,因为网友也不爱看“写作文”。其次它有表情包、有抽象话、有网络语、有沙雕视频来帮助讲话,甚至能把你本来要讲的话表达得更巧妙,更捧腹!在这么多功能辅佐的情况下,大脑自然会变得“偷懒”,毕竟“外挂”都这么厉害了,还用我来遣词造句干嘛?
而回到现实里,那就是长期上网的孩子,成段的句子没法讲,而简短的“骚话”却随口就来。在长期上网的过程中,孩子的语言体系无法构建。
一点就着的火药桶
你的孩子脾气暴躁吗?是不是尤其在让他放下手机时?
如果说中了,那你的孩子十有八九沉迷了竞技性很强的游戏(XX荣耀、XX联盟...),无论男女,但凡有一点胜负欲便会被这类游戏无时无刻拷打在高压线上。当经历“实力不济输掉游戏”,“无可奈何输掉游戏”,“十分尽力却依旧输掉游戏”这些阶段后,脾气再好的老好人也会抓狂。心理素质成熟的玩家,会把游戏的胜负欲转化为行为上的动力,但对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来讲,游戏的失败只会加重人的戾气,喜欢变得指责和埋怨别人,成为一个一点就炸的火药桶。
如果孩子的脾气越来越火爆,“早发现,早引导”,避免将脾气转化为戾气,成为孩子身上的标签。
听听专家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