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青少年更容易网络游戏成瘾呢?

马振江医生 发布于2022-01-06 14:38 阅读量142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HnQ6dU4IggR7UoRyMHShNw

导致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游戏开发和设计者充分利用了人类的一些弱点和学习过程中的规律。


1、制作精良,画面优美网络游戏,人物描绘细腻,场景宏大且唯美。吸引人的眼球,角色扮演,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心理。


2、道具众多、功能各异。常常听说某某人花了若干人民币买了某某游戏中的一种厉害的道具,让人掏出钱来买这些虚拟的东西,得到后,可以在大部分人面前所向披靡,这也满足了大部分人的虚荣心。


3、不断的推陈出新。网络游戏与原有的在硬盘上自己玩的游戏有一点不同,更新速度很快,各种地图、各种道具都是不断的出现,不断的让玩家眼前一亮,感觉又有新东西了。这样,能保持游戏的持续的新鲜感。


4、重要的交流功能。交流功能是网络游戏的灵魂,没有交流,网络游戏会大大的贬值。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从游戏玩家的个性特点来看,冲动程度高、喜欢新异、自控力比较低且经常采用消极、回避等方式来应对压力的个体更容易游戏成瘾。


儿童青少年会成为网络游戏的易感群体有其神经生理上的原因。这一阶段大脑的前额叶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其进行理性思考、制定计划、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不足,而情绪动机系统则发育得较好;这两个系统的不平衡使得个体往往会表现出容易接受各类新奇事物、冲动、做事不计后果的特点。


借助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科学家们也找到了支持这一观点的脑神经发育证据。有关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者脑功能的研究发现,与非成瘾青少年相比,游戏成瘾者大脑的奖赏加工系统和认知控制系统在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注意、抑制、奖赏加工、决策及消极情绪调控任务时均表现出异常,这与成瘾青少年偏好游戏、不顾消极后果持续过度游戏,且不能有效地控制情绪、更多地采用游戏应对压力等行为表现非常一致。


此外,网络成瘾青少年可能存在大脑多个区域体积或形态学异常,且这种脑结构上的异常与特定的网络游戏使用及使用程度有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还缺乏长期的追踪或干预研究,因而大脑结构异常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因果关联还需要更多的实证数据。



最新一个有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理论认为,个体在成瘾形成的早期阶段,上述的个体冲动、自控力弱等风险易感因素与大脑中的奖赏加工、动机情绪系统共同作用,进而影响其对游戏的价值判断和注意偏向,并使认知调控系统的功能弱化,最终产生过度的游戏行为,导致成瘾;而在成瘾形成和维持的后期,获得过的满足感会进一步反向影响个体的自控和应对方式,并将之固化,使得游戏成为一种习惯和强迫行为,且更难改变。这些实证研究和理论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原因和发展机制。


近期的一些干预研究还发现,家庭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基于渴求降低的综合心理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网络游戏成瘾的程度、减少网络游戏使用时间,并降低个体对网络游戏的渴求。除了这些行为上的改善,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奖赏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功能及互动异常在干预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些初步的研究探索也为干预和应对网络游戏成瘾提供了启示。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