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喝着喝着……怎么就戒不掉了?

马振江医生 发布于2021-12-15 16:05 阅读量209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aW9QHw-2Y5yKYTdn_vSS5w

39岁的金先生,是一名销售,从20岁开始,他常常为了应酬而喝酒,甚至要喝到酒醉不省人事。后来应酬少了,可他还是时不时地找点理由喝点酒,说是解解乏、消磨消磨时光,时间一长就成了习惯。现在的他,一天不喝酒就难受,耽误工作不说,身体也每况愈下,家人无奈只能求助,最后在医生的诊断下,金先生被确诊为酒依赖。



酒依赖,也称酒瘾。是反复使用酒精导致躯体或心理方面对某种物质的强烈渴求与耐受性。这种渴求导致的行为已极大地优先于其他重要活动。反复使用酒精,并至少有下列两项表现:有使用酒精的强烈欲望;对使用酒精的开始、结束,或剂量的自控能力下降;明知该酒精有害,但仍应用,主观希望停用或减少使用,但总是失败;对酒精的耐受性增高;使用时体验到快感或必须用物质消除停止应用导致的戒断反应;减少或停用后出现戒断症状;酒精导致放弃其他活动或爱好。


01

爱喝酒的你,快来自查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如果在过去的12个月中符合以下6条中的3条或3条以上,就可以被诊断为酒依赖。


1. 对酒存在强烈的心理渴求或冲动感 

酒依赖者对酒存在强烈的心理渴求,并不顾酒精对个人精神、躯体、家庭或社会的危害,出现不可遏制的酗酒行为。


2.对酒的耐受性增加 

饮酒量逐渐增加,或由饮低度酒变为饮高度酒,不然就找不到喝酒的满足感。比如,有些人开始喝啤酒,逐渐感觉不过瘾,就改喝白酒;或酒量从三四两增加到1斤多。


3.对饮酒的自控力下降 

对饮酒行为的开始、结束及饮酒量难以控制。不再是一般社交性的饮酒,而是一端起酒杯就像下坡的车子失去了闸,不喝到烂醉如泥,不会自己停下。


4.出现戒断反应 

由于反复饮酒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理、生化变化,一旦停止饮酒的时间超过8小时左右,体内酒精浓度降低,就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如恶心、呕吐、心悸、出汗、手抖等,甚至出现癫痫发作,危及生命。若此时少量喝些酒,便可使上述症状减轻或消除,这就是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另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晨饮”,即早上起来马上要喝酒,因为经过一夜的代谢,患者已经出现了戒断反应,必须通过饮酒来缓解。这也是为什么戒酒最好在医疗机构中实施的理由,自行在家中强戒,有可能发生意外。


5.忽略其他兴趣爱好 

酒依赖者长期饮酒后逐渐专注于饮酒,而忽略其他兴趣爱好。


6.固执地饮酒而不顾其危害 

酒依赖者往往明知饮酒对身体有害,却听不进家人朋友的劝告,继续狂饮;或是戒了又饮、饮了再戒,且每次复饮比原来喝得更多。至于撒谎骗人、出尔反尔、强词夺理、酒后失德、肇事肇祸、家庭暴力更是不一而论。



02

酒依赖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酒依赖者给大家的印象好像就是没有毅力、没有责任感、道德品质差的人。实际上,酒依赖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而是一种慢性疾病,并与遗传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科学家做过一些研究,例如把父亲(或母亲)是酒依赖患者的一组13岁男孩与非酒依赖父母所生的一组13岁男孩同做脑电生理的检查(这些男孩肯定都没有饮过酒),发现有酒依赖家庭史的这些男孩与对照组比较出现异常的比例明显增加;还有科学家发现了一些与酒依赖相关的基因表型。但是,即使有生物学的易感基础,只要不反复接触酒精,就不可能激发、活化和表达这些生物学的先天缺陷。


所以,后天的社会环境影响及个体的科学素养,在酒依赖形成与发病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3

戒后复饮怎么办


戒后复饮是酒依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对有戒酒愿望的酒依赖患者而言,他们希望能摆脱酒精的控制,但因疾病本身的特点,很少有人靠毅力能戒酒成功,也很少有人一次戒酒后再不复饮。


所以酒依赖患者的家人和朋友要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比如,不要让他们独自出去应酬,更要远离酒友;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以取代饮酒这一单调的娱乐方式;鼓励患者参加嗜酒者互助组织的活动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