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门诊,总会遇到眼睑、面部肌肉跳动的患者,有的担心颅内长肿瘤,有的担心面部肌肉会瘫痪,有的担心是不是脑梗死,更有甚者直接说出自己是不是有颅内动脉瘤。每次仔细询问患者后才知道,这么多担心多,都是在刷“D'音”、“B度”后,看到相关案例和严重后果,导致非常紧张。借用一句话,只要科学缺失,总会有谬误迅速补位。
患者青年女性,因“右侧眼睑抽动10天”,过来求诊,患者10天前激动后出现右侧眼睑不自主抽动,3-5秒钟左右,紧张时明显,平静后消失,近2天自感发作频繁,照镜子后总觉右侧面肌有下垂,看“D音”后非常担心自己会面瘫,要求完善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排除脑肿瘤。
患者既往体健,没有任何病史。
患者神经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清晰,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因考虑患者为面肌痉挛,与其反复协商沟通后,患者在半信半疑中更改注意,同意改做头颅磁共振平扫+血管成像,不再要求完善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排除脑肿瘤等疾病。
2天后患者复诊,头颅MR+MRA提示右侧面神经与周围小血管关系密切。
患者面肌痉挛诊断明确。
面肌痉挛初期症状不明显的可以不用干预,如果面部抽搐比较明显、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则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本患者为发病初期,发作次数少,持续时间短暂,与其科普相关知识后,患者表示暂不治疗,继续观察。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
面肌痉挛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略多于男性,但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面肌痉挛虽然大多位于一侧,但双侧面肌痉挛也并非罕见。
面肌痉挛常由异常动脉或静脉错行血管压迫面神经根所致,罕见由基底动脉瘤、听神经瘤、脑干梗死或多发性硬化所致。
肌电图检查、颅脑磁共振平扫+血管造影(MRA)是其常用的检查方法。
面肌痉挛治疗,首选药物治疗,奥卡西平、卡马西平、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药物可能有效。
肉毒素A局部注射逐渐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安全有效,简便易行;主要应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过敏,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的成年病人,不良反应为短期眼睑下垂、视觉模糊、流涎等。
手术治疗多在肉毒毒素A、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患者,如血管压迫所致面肌痉挛,多采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是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成员,是深圳市脑卒中定点救治单位。开设有神经内科门诊、脑卒中筛查门诊、头痛头晕专病门诊、癫痫与睡眠障碍专病门诊,门诊量约4.0万人次/年,住院院量3000人次/年,是深圳西部最大的神经内科专科门诊,欢迎各位患者朋友前来咨询。
本文为原创,改自真实案例,请勿对号入座,欢迎转载,无需作者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