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如何防治?看这一篇就够了!

王立新医生 发布于2024-07-30 09:26 阅读量3938

本文由王立新原创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缺铁性贫血的本质就是机体内缺乏铁元素。那么缺铁性贫血又改如何预防呢?所有的缺铁性贫血患者都需要药物补铁治疗吗?食物补铁、口服药物补铁、静脉注射补铁,我又该如何选择呢?这期推文我们就来讲讲缺铁性贫血该如何防治。


专家介绍


王立新: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深圳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副主任,深圳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血液病精准诊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免疫治疗,完成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100余例,处理移植后并发症患者1000余例次。完成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间充质干细胞(MSCs)等细胞免疫治疗100余例。中国研究型医院血液病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2009年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习一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创委稳定支持项目、深圳市医科院临床专项各1项,参与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总后勤部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多重点项目、深圳市科创委重点项目各1项。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研究成果曾被Nature、Cell、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等杂志引用。2020年获评深圳大学总医院荔园优秀医师,2022年入选深圳市卫健委健康菁英人才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怎么预防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均衡饮食: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禽类、鱼类、豆类、坚果、全谷物和绿叶蔬菜。

2.搭配维生素C: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草莓、西红柿等,可以提高铁的吸收率。

3.避免干扰物:饮用茶、咖啡和含钙食品时要注意与富含铁的食物分开食用,避免影响铁的吸收。

4.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铁水平,特别是对于孕妇、月经量多的女性和儿童。

5.适量补充:在医生指导下,必要时补充铁剂,但注意不要过量。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俗话说:缺什么就补什么,缺铁就补铁。这话没错,但它的难点就在于要去发现和纠正病因,除此之外,还要能选对满足患者需求的铁补充剂。而且,无论有没有症状,所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都应当接受治疗。如果不能及时纠正缺铁的基础病因,补足铁储备,就会有进一步发生器官损害、贫血加重的风险。

目前的补铁方式主要包括口服铁剂和静脉注射铁剂两种方式:

口服铁剂:

治疗时,不仅要纠正缺铁性贫血,还应补足已经耗竭的储存铁

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选方法。亚铁制剂生物利用度更高,常作为首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

口服铁剂每天最大铁吸收量25-30mg,小剂量可以有更多吸收和更少不良反应,口服铁剂应避免每日多次给药,最好隔日1次或每日1次,晨起口服。


静脉注射铁剂:

对于胃肠不能吸收或者不能耐受口服铁剂胃肠道不良反应,或需要快速补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静脉或肌注补铁治疗。

临床上可供静脉注射的铁剂有低分子右旋糖酐铁、蔗糖铁、羧基麦芽糖铁、异麦芽糖酐铁等。但是对败血症患者、低磷血症患者、妊娠早期孕妇和铁剂过敏者禁用。


总的来说,选择口服还是静脉注射铁剂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吸收能力及医生建议来决定。对于轻度贫血者,口服铁剂通常足够;而对于严重贫血或有特殊情况的患者,静脉注射可能更为适合。


补铁的常见误区

补铁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补铁误区及其正确做法:

误区一:补铁只是吃铁剂

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吃铁剂就能解决贫血问题,而忽视了饮食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正确做法:补铁不仅包括服用铁剂,还应通过饮食来增加铁的摄入。应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禽类、鱼类、豆类、坚果、全谷物和绿叶蔬菜等。此外,维生素C可以帮助提高铁的吸收,适量摄入含维生素C的食物也很重要。


误区二:只要感觉不好就要增加铁剂剂量

误区:感觉身体不适或贫血症状加重时,很多人认为应该自行增加铁剂的剂量。

正确做法:铁剂的剂量应由医生根据血液检查结果和个人情况来调整。擅自增加剂量可能导致铁过量,引发副作用。定期检测铁水平,并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调整剂量。


误区三:服用铁剂不需要考虑饮食

误区:认为铁剂和食物之间没有关系,只要吃药就能得到效果。

正确做法:应避免在服用铁剂时同时摄入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和饮料,如茶、咖啡和高钙食品。可以在餐前或餐后半小时服用铁剂,以提高其效果。


误区四:铁剂服用时间不重要

误区:认为铁剂随便什么时候吃都没关系。

正确做法:铁剂应在空腹时服用,通常建议在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提高铁的吸收效果。如果因胃肠不适,可以在餐后服用,但要确保药物与食物的间隔时间。


误区五:补铁治疗完成后立即停止铁剂

误区:觉得症状好转后就可以停止铁剂,认为治疗已完成。

正确做法:即使症状有所改善,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整个治疗周期。补铁疗程通常需要几个月,确保铁储备充足,避免复发。


误区六:所有铁剂效果一样

误区:认为所有铁剂的效果和副作用都是一样的。

正确做法:铁剂的种类很多,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氨基酸铁等,效果和副作用各有不同。选择哪种铁剂应根据个人情况及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误区七:只补铁就能解决所有贫血问题

误区:认为只要补铁就能解决所有类型的贫血问题。

正确做法:贫血有多种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只是一种类型,其他类型的贫血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


误区八:补铁不会引起任何副作用

误区:认为补铁是完全安全的,不会有副作用。

正确做法:补铁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胃肠不适、便秘、腹泻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咨询医生进行调整或更换铁剂类型。


误区九:铁剂不需要长期监测

误区:认为只要按时服药就可以,不需要定期检测铁水平。

正确做法:在补铁期间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铁水平的变化,确保补铁治疗有效且安全。


误区十:补铁就是单纯补充铁元素

误区:认为补铁只是补充铁元素,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正确做法:补铁不仅要关注铁的补充,还要考虑整体的营养摄入、身体的吸收能力和其他可能的健康问题。


误区十一:吃菠菜补铁

误区:认为吃菠菜补贴效果好于吃肉类。

正确做法:菠菜所含的铁并不是人类利用率最高的铁,因此吃菠菜补铁的效果要远远差于吃肉类和动物内脏。



结语

寻找和去除导致缺铁的原发病因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步骤。

当您发现自己出现面色苍白、全身乏力、疲倦等症状,怀疑自己贫血时,可以到深圳大学医院血液科就诊,明确诊断后接受专科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编辑:刘圳

审核:王立新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