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您了解多少?

王立新医生 发布于2024-07-30 09:23 阅读量13690

本文由王立新原创



如今,贫血患者已占世界人口1/4以上,其中最多见的便是缺铁性贫血。缺铁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目标,尤其是对于女性、儿童以及低收入国家的群体。

然而,与缺铁性贫血高发病率所对应的却是其极低的知晓率、治疗率。事实上,很多患者朋友并不把贫血当作是一种疾病,很多人只在贫血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时才来医院就诊,结果到院一查血红蛋白已经低到了严重贫血的水平;更有甚者血红蛋白只有5、60g/L,可以说是处在悬崖的边缘。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缺铁性贫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专家介绍


王立新: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深圳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副主任,深圳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血液病精准诊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免疫治疗,完成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100余例,处理移植后并发症患者1000余例次。完成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间充质干细胞(MSCs)等细胞免疫治疗100余例。中国研究型医院血液病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2009年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习一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创委稳定支持项目、深圳市医科院临床专项各1项,参与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总后勤部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多重点项目、深圳市科创委重点项目各1项。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研究成果曾被Nature、Cell、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等杂志引用。2020年获评深圳大学总医院荔园优秀医师,2022年入选深圳市卫健委健康菁英人才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正常的红细胞内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这些血红蛋白便是人体内氧气的载体,负责配合红细胞运输氧气到达身体各个地方。而血红蛋白又主要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组成,其中血红素的主要组成元素之一便包含铁。在血红蛋白中,铁元素以亚铁离子(Fe2+)的形式存在,有利于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因此,铁元素对于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具有重要作用。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的贫血症状。如前所述,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负责氧气的运输。当体内缺乏铁时,血红蛋白生成减少,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进而引发贫血。


缺铁性贫血有哪些表现?

缺铁性贫血属于贫血的一种,因此其既具有贫血的一般症状,如头晕头痛耳鸣等,又有其特殊的组织缺铁表现,具体如下:

贫血一般表现:

最常出现疲乏易倦、皮肤粘膜苍白、甲床苍白,还可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多梦、心悸、气促等。


组织缺铁表现:

包括口角炎、蓝巩膜、异食癖(喜欢吃土)、反甲、毛发干枯脱落,儿童发育滞后、智力低下等。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有哪些?

铁摄入不足:

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 婴幼儿:主要见于辅食添加不及时或添加不足;

  • 青少年:主要见于青少年偏食(肉食、内脏食用过少);

  • 妊娠和哺乳期:铁的生理需要量增加但仍维持原有摄入量,导致相对缺铁。

铁吸收障碍:

最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胃被切除所致),导致食物“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

此外,常见的造成铁吸收障碍的情况还包括:

  • 食物因素:摄入过多的咖啡因或茶多酚会影响铁的吸收。同时,某些食物中的草酸、植酸、蛋白酶抑制剂等物质也可能降低铁的吸收率。

  • 消化系统疾病:如克罗恩病、慢性胃常炎、胃酸分泌不足、长期腹泻等,都可能影响铁的吸收。

  • 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糖不耐受、蔬菜碱中毒、胰脂肪酶缺乏症等,这些疾病会影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包括铁的吸收。

  • 药物影响:例如某些抗酸药(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抗痛风药物等,可能影响铁的吸收能力。

  • 遗传性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或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铁的吸收障碍,如家族性非球形红细胞性贫血。

铁丢失过多:

任何引起慢性失血的疾病均可导致铁丢失过多而引起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有消化道溃疡出血、慢性感染出血、肿瘤出血以及痔疮女性月经过多等。


结语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特殊表现和病因多种多样。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其概念、常见表现以及引起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了解这些信息对于早期识别和管理缺铁性贫血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本期内容,大家能对缺铁性贫血有更清晰的认识,并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有效防治缺铁性贫血,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等实用建议。请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让我们一起为健康加分!

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评论并分享给需要的人!我们下期见!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