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介绍
什么是骨髓?什么是造血干细胞?
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同时也是全身免疫系统的中心。骨髓内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各种不同类型和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干细胞会逐渐分化为白细胞(抗感染作用的细胞)、红细胞(具有携带氧气能力的细胞)以及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此外,骨髓内还有间充质干细胞、骨内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各类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等构成支持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的微环境。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发育和再生的能力。造血干细胞来源于红骨髓,可以经血液循环从骨髓迁移到外周血。正是因为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特性,所以健康供者不会因献血或是捐献造血干细胞而影响自身的正常造血功能。
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将从健康供者采集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在患者体内重建正常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愈患者疾病的目的,此一过程即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最早只是用健康供者的骨髓做为造血干细胞来源,人们习惯上称造血干细胞移植为“骨髓移植”,其实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的不同,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G-CSF动员的骨髓移植以及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有哪些?
根据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来源于患者自身还是健康供者,可以将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除了骨髓移植、G-CSF(如来格司亭,商品名有格拉诺赛特、Neutrogin、Myelostim)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外,还有G-CSF动员的骨髓移植和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混合移植。此外,有部分中心采用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和脐血进行混合移植治疗疾病。目前,国内外不同的移植中心采用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不尽相同,患者所在移植中心的医师会依据患者的病情、中心的经验等权衡利弊,选择最佳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以达到最好的疗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什么疾病?
1.恶性疾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2.非恶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地中海贫血、重症放射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范科尼贫血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如何?
三个阶段
1.预处理:输注干细胞前,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或化疗联合放疗,以尽可能的杀伤体内残留的恶性细胞,为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准备“空间”,同时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系统,避免排斥。
2.输注造血干细胞:输注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方式是静脉输注,来源包括骨髓、外周血干细胞或脐带血干细胞。
3.移植后并发症的处理:供者造血干细胞在患者体内植活及植活后处理脏器毒性及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复发等合并症。
治疗周期
1.预处理一般5-10天,因疾病或方案不同可能不同。
2.输注供者造血干细胞1-2天,根据移植方式,细胞计数等不同。
3.造血干细胞输注后一般2周-3周供者细胞植活,植活后患者病情稳定可以出仓。
4.根据患者病情不同移植方式不同,出仓后大多住院观察,待疾病稳定后出院,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
5.一般大多数患者移植后1-2年后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造血干细胞捐献会不会影响健康?
很多人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了解,认为捐献出去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影响。其实,通过对全球已实施移植的供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测,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对身体有影响的个例。正常人骨髓总量约为3000g,移植时只需10g,相当于采集干细胞10毫升。在采集时,从一处静脉引出血,通过仪器把需要的细胞提取出来用于移植,不需要的成分再送回供者体内。采集过程中,供者只需躺在床上约4个小时。由于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功能,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人体将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的造血干细胞数量。
编辑:刘圳
审核:王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