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便秘怎么办?中医帮你解决!

马喜凤医生 发布于2021-03-18 12:05 阅读量6853

本文由马喜凤原创

   便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小儿便秘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之势,发病率为3%~8%,其中功能性便秘占到90% 以上。长期便秘会引起患儿排便疼痛、哭闹、肛裂、痔疮、脱肛等, 明显影响患儿心理发育,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引起便秘的病因:

1、饮食因素:小儿所食之物,多为精细少渣或辛辣炙博之品,所含纤维素物质量少,加之饮水不足。

2、生活因素:患儿排便时间不定,没有形成习惯,没能建立良好的排便反射,缺乏体育锻炼。有的孩子不愿在幼儿园或学校公厕排便,有便意时憋便,久而久之失去便意,可数日不排便。

2、精神因素:如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或患儿粪便嵌顿,发生肛裂,痛苦异常,对排便产生恐惧而拒排以致粪便更干。

4、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泻药,导致肠道菌群发生紊乱。

中医治疗:

1、食积便秘:消积导滞、清热化湿。保和丸加减。常用的中药主要有枳实、神曲、山楂、黄连、黄芩、茯苓、大黄(后下)、泽泻、白术等。

2、燥热便秘;清热、润肠、通便。麻子仁丸加减,常用药为:大黄、麻仁、枳实、厚朴、杏仁、白芍、蜂蜜(冲)。

3、气滞便秘:疏肝理气、导滞通便。六磨汤加减。常用药为: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

4、气虚便秘:健脾益气,润肠通便。黄芪汤加减,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白术、党参、火麻仁、陈皮、蜂蜜(冲)。

5、血虚便秘:养血、润肠、通便。润肠丸加减。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何首乌。

外治

足浴:1、党参、黄芪、柏子仁,加清水适量,浸泡 5 ~ 10 min 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天1剂,足浴2次,每次10~30 min,连续 3~5 d。 适于气虚便秘。

      2、取当归、黄芪、火麻仁、胡麻仁等加清水适量,浸泡 5 ~ 10 min 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天1剂,足浴2次,每次 10~30 min,连续 3~5 d。可益气养血、润肠通便,治疗气血亏虚导致的便秘。

推拿治疗

手部取穴:补脾、清胃、清大肠各200~300次,按揉搏阳池5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腹部取穴:天枢、中脘、顺时针摩腹。

穴位贴敷实证:

实证:大黄、芒硝、炒莱菔子等药焙干、研面、过细筛,取适量以香油或植物油调成糊状,敷以脐部固定。每天1次,每次4~6小时。5天为一疗程。

虚证:通便膏:熟地、当归、火麻仁、郁李仁等药以香油或植物油调成膏状,敷以脐部固定。每天1次,每次4~6小时。5天为一疗程。

4、耳穴取穴:便秘点、直肠下段、大肠。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