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腋臭遭人嫌弃,怎么办?来来来,皮肤科有办法!

陈志医生 发布于2024-06-09 21:06 阅读量480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DaT9C8vH3AGCwDNtieLJRw


天气越来越炎热,我们流汗也越来越多。经常能看到有些女明星出席公开场合时,腋下湿成一片,不仅是光鲜亮丽的明星,我们普通人也会遇到腋窝多汗、散发异味的尴尬。



Q:为什么会有腋臭?

 
腋臭,也就是狐臭,主要症状是腋窝等褶皱部位散发难闻气味。有的人只有在流汗的时候才有这种难闻的气味。它的产生,与汗腺的分泌过多有关系。人的汗腺分为两种:小汗腺和大汗腺(也叫顶泌汗腺、顶浆腺)。

大、小汗腺的位置图

图源:《皮肤病学》(第四版)

小汗腺:小汗腺比较浅,就是全身上下的毛孔,开口直接在皮肤上,也叫“汗孔”。它们分泌出来的汗液无色透明,只有普通的汗味。
大汗腺:大汗腺的直径比小汗腺大10倍左右,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肛周和外生殖器部位,大汗腺分泌的是腋窝异味的主要来源。
大汗腺液含有的各种蛋白质和脂肪酸被细菌分解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导致了臭味的形成。


图源:《皮肤病学》(第四版)


也就是说,腋窝的异味并不是大汗腺排出的汗液自带的臭味,而是汗液排出后在细菌作用下,才产生的臭味。



Q:腋臭、多汗症的治疗方法 ?

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用止汗剂,肉毒素治疗,手术治疗和微波治疗。


01

止汗剂和止汗药类


很多人最先开始尝试的都是止汗剂,止汗剂中的铝盐类成分在接触皮肤表面后,会溶解于皮肤表面的汗液或水分,从而变成啫喱状。这个过程减少了分泌到皮肤表面的汗水,抑制其活性成分。而口服药则主要是服用含有乙酰胆碱成份的药物,进而达到制汗功效。

这两种方法虽然方便,但长期外用药物容易引发皮肤的过敏反应,造成局部皮肤瘙痒、皮肤增厚与色素沉着,敏感性肌肤不建议频繁使用;而口服药物有副作用,不宜长期使用。



02

肉毒注射


肉毒素注射除腋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它的原理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分泌神经传导物质乙酰胆碱,从而抑制大汗腺的分泌,减少汗液排放,达到减轻腋窝异味和出汗的目的。


注射肉毒素无恢复期,一次注射维持6-8个月,部分患者维持长达17个月。但不能达到长期效果,需要反复多次注射。可以夏季来临时或者再次有异味时注射。





03

传统手术治疗方法


传统的腋臭切除术是将腋毛区的大部分皮肤及皮下组织做梭形切除,手术在直视下操作,操作简便,止血彻底,但往往胸交感神经也会在手术中被切断且疤痕明显,目前此治疗方法已多被弃用。


传统腋臭手术留下的疤痕图


04

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腋臭微创手术治疗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清除的方法,这种手术是在腋下沿着皮肤纹理的方向开口,将腋下的大汗腺一一刮除掉,再用细线在切口上缝合。此法手术时间短,创伤轻微、术后恢复快、切口细小隐蔽,极少复发。门诊手术约1小时左右,做完即可回家。



注意:对于手术治疗的效果,患者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许多患者总希望治疗之后身上一点味道都没有了,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手术治疗的部位只是腋下,并非全身,而身体的气味除了来自腋下,还有躯干皮肤的气味,没有狐臭的人长时间不洗澡,身上或衣服下也会散发出一种酸酸的汗臭味,因此,手术治疗后腋下的臭味没有了,但像正常人一样的体味还是存在。

以下是腋臭患者术前及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




腋臭患者术前注意事项


1、术前不要自行剃除腋毛,由医护人员在手术当日用一次性的刮毛器刮除腋毛。

2、术前当日或前日可以在家进行全身沐浴,因手术后至拆线后2天内不能全身沐浴。

3、术前换上宽大的开襟衣衫以便于术后伤口的包扎。

4、有疤痕体质者不宜做此手术,请预先告知医生。

5、女性患者月经期间不能做此手术。不要因急于手术而故意隐瞒月经史以免发生意外。

6、有药物过敏史要告知医生。术前医患双方应互留通信方式并保持通畅以备必要时联系。

7、术前常规要进行术前化验以排除传染病,以防止交叉传染。






腋臭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10天内尤其是前三天应避免手臂外展或抬高动作 (如开车、骑车、坐公交车或地铁时拉吊环、穿套头衫、拾重物等),避免剧烈活动或吃刺激性食物(防止出汗过多)以免影响伤口愈合或造成皮下硬结。
2、术后1-2日必须按医嘱复诊换药,重新包扎伤口。
3、常规服用抗生素3天,术后第8~10日拆线。如果有其他情况另遵医嘱。
4、术后有渗血或疼痛明显等不适与手术医生联系。
5.一般情况下,拆线后2日方可沐浴。




目前,龙华分院皮肤科周一到周日常规开展腋臭治疗项目,患者可预约挂号皮肤科任一位医生进行咨询及治疗。


本期撰稿人:


龙华分院皮肤科

阳  芳 (主任医师)

薛强东(主治医师)

 




-END-

来源 | 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皮肤科

编辑:樊力溢  校对:张博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微信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