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钟爱保健产品?

黄世伟医生 发布于2025-02-24 19:36 阅读量362

本文由黄世伟原创

一、老年人热衷保健品的心理动因 

1、健康焦虑与生命存续压力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和慢性病风险增加,老年人普遍存在对衰老、疾病甚至死亡的深层焦虑。保健品被赋予“延缓衰老”“防癌抗癌”等功效,成为他们缓解焦虑的“心理安慰剂”。部分老人甚至将保健品视为“救命稻草”,忽视正规医疗。 

2、情感需求与社交缺失

空巢期老人常面临孤独感,保健品商家通过“亲情营销”(如亲切称呼、同龄人社交圈)填补情感空白。直播间、健康讲座等场景营造的归属感,使老人放松警惕并产生依赖。 

3、认知局限与从众心理

老年人对健康信息辨识能力较弱,易被夸大宣传(如“包治百病”)或伪科学话术误导。同时,群体效应显著,老人常因“大家都买”而跟风购买。

4、自我价值重构

退休后社会角色转变可能引发价值感缺失,购买保健品成为他们重获控制感与生活意义的方式之一。

 

二、保健产品的利弊分析 

1、营养补充

合规保健品可辅助补充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对特定人群(如骨质疏松患者)有益。

2、心理慰藉

适度使用正规保健品可缓解焦虑,增强健康信心。

3、社交纽带

参与保健品相关活动能拓展社交圈,缓解孤独感。

 

1、经济负担

老年人常冲动购买高价保健品,部分家庭年支出超退休金30%,甚至举债消费。

2、健康风险

成分隐患:三无产品可能含激素、非法添加物(如西布曲明),损害肝肾或引发并发症。

延误治疗:依赖保健品可能忽视正规医疗,导致病情恶化(如高血压患者擅自停药)。 

3、认知误导

虚假宣传(如“量子理疗”“细胞修复”)加剧认知混乱,阻碍科学健康管理。


三、科学科普与理性引导建议

1、 明确保健品定位

强调保健品“非药物”属性,不能替代药物或治疗疾病。

2、识别营销套路

警惕“温情绑架”(如“子女不孝”话术)和私域直播规避监管。

3、家庭与社会支持

子女应多陪伴、沟通,帮助老人建立健康社交网络。 

4、优先食补与专业咨询

通过均衡饮食(如深海鱼、乳制品)获取营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结语 

保健品消费折射出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与社会支持的不足。唯有通过科学认知、家庭关爱与市场监管的协同,才能帮助老年人远离健康陷阱,实现真正的身心健康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