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所谓:一朝入叔坑,不识蔡徐坤。
说起今年最火的叔,不得不提张颂文。
因《狂飙》出圈,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就4个字:
演技绝了。
但有一群人,比张颂文更“厉害”,他们不是演什么像什么,而是“演”什么就是什么。
那就是产房门外的男人们。
在医院这块小天地里,他们绘声绘色地演活了一个角色:
父亲。
有的紧张得不知所措,产房外来回打转直跺脚:
有的紧紧抓着老婆的手,跟着病床一步一挪,强忍着哭,脸上是藏不住的心疼:
还有的穿着陪产服,在产房欢快地跳舞给老婆解压:
不少人都说,看一遍想笑,看两遍想哭。
可对27岁的小君(化名)来说,自己生娃时老公的反应,却让她“不寒而栗”——
01
刚生完娃,老公就和她说
以后不要生了,“看样子不像演的”
2017年,21岁的小君刚生完,还没来得及给娃喂第一口奶,老公阿诚(化名)就和她说了一句话:
底图来源:“天才捕手计划”公众号
她觉得有点莫名其妙,自己才从十级疼痛中逃出生天,生了个儿子,怎么能说出这种话呢?
认真看了下老公的表情,一脸忧心和凝重,看样子不像演的,便决定一问究竟。
原来,是小君的高血压把人吓坏了。
“
生的那天,我血压飙到了210,被推去紧急剖腹产,一直没啥感觉。打麻醉的时候,血压突然降下来,血开始狂飙,迷迷糊糊听到护士说‘天啊,她的低压都抵上我的高压了!’”
——小君
来源:网络
医生紧急联系了小君老公。
这个原本快做父亲的男人,突然晴天霹雳,战战兢兢签下了病危通知书。事后,他还心有余悸,所以才对刚生完的老婆说了那话。
而这一切,小君都没意识到严重性,只因为自己早已习惯了“血压狂飙的感觉”。
“我十几岁就发现有高血压,吃药也很难降下来,检查说是遗传原因导致。因为平时不觉得头晕,我也没当一回事。”
但听老公说完实情后,小君便决定“昧著良心”,和对方约定:
不生二胎了。
“
我和老公都有兄弟姐妹,从小习惯在热热闹闹的家庭长大,所以都很想再生几个,但高血压生娃太可怕了,我们受不起。”
——小君
底图来源:“天才捕手计划”公众号
02
因高血压“恐育”了3年
她才知道自己想生娃,得先“捅”心脏一刀
因为高血压,小君把想生二胎的愿望埋藏在心底3年。
这期间,她把家从深圳龙华搬到了沙井,每天生活被带娃淹没。
2020年,一次家庭医生签约体检,又让她萌生当初那个“危险的念头”——
“
医生给我做心脏听诊时,发现有明显杂音,建议我去医院拍个b超,后来证实,我得了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叫降主动脉缩窄。我的高血压,可能就是它引起的。”
——小君
为啥这种心脏病能导致高血压?
心脏血管突然“缩水”
血很难往下走,只能挤到头“爆炸”
每个人的心脏,都有一条专门给全身输送动脉血的大血管,长得就像一根头上长着3根毛的拐杖。
它叫主动脉。拐杖的下半段,叫降主动脉。
底图来源:“心胸血管麻醉”视频号、“超声”微信公众号
降主动脉缩窄,顾名思义,就是这根拐杖的“柱子”突然变窄,导致流到下半身的血变少,到头、上肢的反而增多。
这种病约占先心病的4%~6%,很多患者会有上肢高血压、下肢走路没力等症状,严重的早期还会心衰。
确诊结果让小君感到意外,还有后怕。
她知道,先心病是妊娠禁忌症,大人小孩都有一定死亡率。
纪录片《人间世2》里,就曾有一位严重先心病妈妈,以命相搏最终失败,留下伤心痛苦的家人和不知事的孩子。
来源:《人间世2》
小君生第一胎时,能保住命或许只是侥幸。
如果还要生、好好看着娃长大,手术是她唯一的“出路”。
在医生的推荐下,小君找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简称“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没想到,医生却告诉了她一种从未听过的方法——
03
重新“撑大”心脏那根大血管
不用开刀、吃射线、打全麻
大多数地方,治疗主动脉缩窄的手术常规有2种:
“开刀”:外科开胸;
“不开刀”:导管介入(目前最常用)
这两种方式都各有利弊,针对病情不同也有所选择。
但总的来说,对近期有生育需求的女同胞来说,不大友好。
“
比如导管介入治疗,虽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但手术中要用X射线和造影剂等,如果是女患者,那至少半年内最好不要怀孕。”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 万俊义
当医生得知了小君还想生二胎的想法,就告诉了她一个两全其美的手术——
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技术
这是医院执行院长潘湘斌团队全球首创,简单说,就是用B超替代x射线、造影剂等“暴露手术视野”的工具,使患者在——
不用开刀
不用“吃射线”
不用全麻
的情况下,做心脏手术。
“
任何手术治疗,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能看得见。
超声引导,我们除了要求超声医生的‘火眼金睛’,还要有行业领先的图像质量保证。为此,我们发明了全球首款超声引导导丝,它能在超声影像下看得更清晰。”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执行院长 潘湘斌
2月14日,小君的手术日。潘湘斌主刀,外科、超声科、麻醉科、ICU团队同时“打配合”。
为了准确定位到主动脉弓位置,潘湘斌在介入前,先打开手掌,往小君左肋测算距离,“一般来说,以穿刺点为起点,左侧二肋间就是主动脉弓位置。”
开始介入后,小君感到右大腿隐隐疼,超声医生在她胸前缓慢移动手柄,评估着她降主动脉狭窄程度。
潘湘斌两眼盯着屏幕,两手同时将交换导丝置入球囊,和同事一起“发力”推进小君身体,最终在“缩水”的主动脉中,置入支架。
“我感到一根‘管子’就在身体里动,直到心脏位置停下。”
球囊扩张时,b超实时反映扩张程度,不再像以往一样,外科医生“放好球”后,等超声医生评估。
1个小时左右,潘湘斌停下手中的动作。对瞌睡中的小君说:
“你好,我是你的主刀医生潘医生,你的手术很成功。”
姑娘一个激灵彻底清醒过来:
“结束了,就这?”
是的,就这。
小君术后回到病房
像这种超声引导的先心病介入手术,特别适合——
孕妇
造影剂过敏者
肿瘤患者
对放射线和造影剂有禁忌的心血管病患者
目前,这个技术已转化应用到各个外科手术中,而在心外科领域,则可以做——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成形术
小君的主动脉缩窄支架置入术,则是华南第一例。
2月20日,潘湘斌凭借“超声引导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体系建立与成果转化”,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End-
【喜欢就点个在看】
信息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