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深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感动,遇到了很多好心人,真的非常感谢他们为孩子带来了多一份希望。”
得知孩子手术顺利的消息后,小林父母这些天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在这一刻落了地。
小林父母在手术室外等候
图源:深广电《第一现场》栏目
就在这一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完成了华南地区首例未成年人人工心脏手术,刷新了目前全国范围内接受人工心脏手术患者的最小年龄。
今年13岁的小林来自茂名,日常生活中是个十分活跃的小伙子。
2019年,正是在操场上肆意奔跑的年纪,小林却在某次体育课后,查出患有扩张型心肌病。
小林(右一)与家人合影
“听到医生这样说,就感觉好像整个天要塌下来了,心里没办法接受。发病的时候他才10岁,未来的路还很长。”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小林母亲哽咽道。
无奈之下,夫妇俩只好带着小林四处求医,辗转到茂名、广州的大医院检查治疗,经过两年休学调养,小林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
可没想到的是,今年6月的一次感冒发烧,又让一家人陷入了恐慌和着急之中。
图源:soogif
6月底,小林再发胸闷气促,不能平卧,伴纳差、下肢水肿。当地医院心脏超声显示心脏左室功能严重降低,LVEF仅25%(正常人是60%),同时还伴有肺动脉高压、心包积液等。
由于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仍无明显好转,夫妇俩只好四处打听,在病友和医生的建议下,将小林转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医院超声显示,全心扩大,LVEF23%,左、右室壁运动普遍减弱,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中度反流。
“病人来到医院时是明显的心衰加重状态,无法躺平,晚上只能坐着睡觉。由于右心衰加重,胃肠道的淤血严重,因此患者食欲也欠佳,吃饭基本吃不下,总体呈现左心衰加右心衰双方面全心衰的状态。”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朱佩
►►►
京深联动 合力救心
为了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医院专门组建了包括心外科、心内科、体外循环科、超声科、CCU团队等在内的多学科会诊团队,在李惠君书记、熊辉院长的带领下,与胡盛寿院士团队等北京总院专家团队进行远程会诊,召开病例研讨会,反复研究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
最终,医院治疗团队建议为小林植入心室辅助装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心脏。
然而,三年的救心之路已足够拖垮一个并不富裕的普通家庭。为了给儿子治病,过去三年间,夫妇俩已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患病后每年都要去广州那边复查,花了十多万。”小林父亲道出了为难之处,“接下来的手术也需要几十万,只向家人朋友筹借的话根本不够,所需费用缺口还是较大。”
为了离孩子更近一点,夫妇俩索性也把车停到了医院对面的路边,当作一个移动的“房子”,借着公厕的水,在车上进行简单洗漱、晒衣和睡觉。
靠着这辆“装备齐全”的车,夫妇俩在医院附近坚持了十几天。
“虽然有好心人给我们介绍便宜的旅店,但还是不舍得住,想着能多省出来一点,孩子就多一点希望。”
图源:深广电《第一现场》栏目
病灾无情,人间有爱。来深的这段时间,小林一家也收到了许多热心人士的暖心相助。
“深圳是个有温度的城市。”小林父亲感叹道。
小林母亲朋友圈
8月9日上午,在医院成人心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手术室、术后ICU等多团队的通力配合下,由国内人工心脏和心室辅助技术的领军人物胡盛寿院士主刀,完成了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
手术全程在3个小时内完成。术后小林被送入ICU监护,目前情况平稳。这也是华南地区首例未成年人人工心脏手术。
此次植入小林体内的心室辅助装置——Corheart 6泵体直径34毫米、厚度26毫米、重量90克,系目前全球尺寸最小、重量最轻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
“阜外品质”扎根深圳
自阜外专家团队入驻以来,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已成功完成了6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术后随访结果满意,无死亡病例,并陆续开展了多项国内领先、顶尖的技术,明显降低了手术时间、患者平均住院日、手术用血等多项指标,极大地满足了深圳及周边地区的心血管病患者的就医需求,“阜外品质”在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得以充分诠释。
“可能是老天看我们可怜,才让我们这么幸运。既刚好符合要求能做人工心脏手术,又等到了胡院士的亲自主刀,还遇到了这么多爱心人士。”小林母亲感慨道。
提到未来,13岁的小林也满眼期待:“希望能早日康复找朋友们玩,可以玩什么就玩什么,只要能跟他们玩就满足了。”
小林母亲朋友圈
往期推文 ●●本微信公众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