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这些症状,警惕缺铁性贫血

张玉华医生 发布于2024-11-13 10:06 阅读量388

本文由张玉华原创

在讨论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关注营养均衡、免疫力提升等话题。然而,有一个与孩子们健康息息相关的问题却往往被忽视——缺铁性贫血。
食欲不振、精神状态不佳、容易疲劳?

这些都可能是贫血的表现,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PART1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铁元素缺乏导致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不仅会影响小儿的体格发育,也会影响脑功能的成熟,通过科学合理的营养摄入及喂养,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PART2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1)铁摄入不足
每一个健康足月的宝宝,都能从母体获得部分铁元素,一般来说,这部分铁元素能维持宝宝4-6个月所需,因此,到了宝宝4-6月龄的时候,就需要适当地调整饮食,摄入铁含量丰富的食物。
目前,我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常见的缺铁性贫血患儿多是由于家长辅食添加不当,没有及时给宝宝添加富含铁元素食物引起的,甚至到了一岁以后,一些家长还在给宝宝喂稀饭,导致宝宝营养就跟不上了。
(2)先天储备不足
部分早产儿、双胞胎宝宝、母亲贫血儿可能会由于先天储备不足导致出现缺铁性贫血,因此要在医生的建议下及早进行补铁。
(3)铁丢失过多
部分宝宝如存在慢性腹泻或反复感染,有可能导致小儿体内的铁元素被消耗过多,造成铁元素缺乏。

PART3 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缺铁性贫血在婴幼儿中发病率高,尤其以6月龄幼儿为主,但大部分为轻度缺铁性贫血,症状表现具有隐匿性。
部分比较严重的宝宝,在临床上可表现为皮肤、黏膜逐渐苍白,并且容易疲劳、烦躁不安、不爱活动,食欲消退,身高体重发展落后,甚至是认知发育落后等等。

PART4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

(1)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天然的营养物质,给予母乳喂养的宝宝能降低患缺铁性贫血的概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妈妈适当地进行母乳喂养。
(2)及时补铁,定期体检
对于足月儿来说,一般建议从4-6月龄开始补充铁剂,并根据膳食情况调整补充周期。同时还要定期进行体检,建议0-6岁宝宝每年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
(3)进行合理的辅食喂养
幼儿添加辅食应注意膳食平衡,从六月龄开始食用辅食就可以添加一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高铁米粉、动物肝脏、蛋黄等等。


缺铁性贫血是一个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补充得到有效控制的健康问题。作为家长和监护人要记住,了解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关注孩子的饮食和健康状况,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哦!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