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高危儿,宝宝的这些情况不可大意!

张玉华医生 发布于2021-12-08 11:16 阅读量231

本文转载自深圳远东妇产医院龙岗妇产医院官网

经常有新手爸妈因为宝宝早产、黄疸较高或出生后哭声不好,就十分担心宝宝的身体健康,其实从科学育儿的角度来讲这些担心也不算是过度紧张。


那么,怎样才能确定宝宝是不是健康的呢?有哪些表现的宝宝是需要关注的呢?这就涉及儿童康复早期干预中的“高危儿”部分。


640.jpg


什么是高危儿?


高危儿广义上特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的危害,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的新生儿。


有哪些高危因素?


母亲因素:

孕母年龄>40岁或<16岁,孕母有糖尿病、感染、慢性心肺疾病、吸烟、吸毒或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或性传播疾病史。


胎儿期:

孕母早期先兆流产、孕母妊高征、贫血,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发育不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离、脐带异常(脐带过短、脐带扭曲成麻花状等)、羊水量过少、羊水早破、羊水污染等疾病,孕期接触放射线、有害化学物质或药物、孕期感染(TORCH)。


分娩期:

产时窒息、脐带绕颈,难产、手术产、急产、产程延长,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或止痛药物史。


新生儿期:

多胎儿、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先天性畸形、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感染性疾病、寒冷损伤等。


640 (1)_看图王.web.jpg


高危儿家庭监测十条


如果您的宝宝有以下一条表现,应认为有脑病或发育异常可疑,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640 (2)_看图王.web.jpg


对高危儿的家长指导


建议采取多学科团队式协作进行高危儿随访管理。


对所有高危儿应进行长期、全面、规范的随访管理。建议在6月龄以内每月或每2个月随访1次,6月龄—1岁期间每3个月随访1次,1—3岁期间每半年随访1次,3—6岁期间每年随访1次,根据实际需要可增加随访频度。


随访内容包括生长发育、各项神经学检查、早期筛查量表及相关诊断性评估量表的运用(运动、语言、认知等)。


640 (3)_看图王.web.jpg


日常养护需要注意哪些?


01 保证营养摄入,重视母乳喂养,做到营养均衡;

02 亲子呵护、重视早期婴儿心理建设和情绪管控;

03 多感官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等;

04 做好日常生活护理、疾病护理,关注养育环境建设。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