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得了营养不良应该如何治疗?

张玉华医生 发布于2020-10-25 20:25 阅读量6112

本文由张玉华原创

  营养不良疾病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摄入食物数量过低,或摄入过多低品质食物导致身体不能正常进行吸收,也有部分患儿是因为患慢性疾病,导致患儿身体得不到所需营养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且此类症状的高危人群是婴幼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患营养不良疾病的婴幼儿数量已经逐年减少,且患病程度较低。目前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多为喂养方式错误或患病所致。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婴幼儿营养状况差异较大,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或低等的国家,其婴幼儿生长发育要明显慢于发达国家。


  拿我国来说,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的儿童营养不良状况要显著严重于经济发达地区。虽然我国的国民生活水平有了显着提升,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有了显着改善,但此类情况在部分地区仍然较为突出。


  1、宝宝营养不良的原因


  1.1喂养方式错误


  喂养方式错误是近年来导致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症状的主要原因,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长期摄入食量过少,在母乳缺乏的情况下没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的食物质量较低,未能满足婴幼儿营养需要;突然断奶,婴幼儿不能快速适应新食品;未进行定时喂养,或婴幼儿存在挑食行为等。


  1.2疾病因素


  患病会对婴幼儿的消化系统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患儿不能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且机体消耗量会增大。


  容易导致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症状的常见疾病有: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导致出现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寄生虫病、结核病、呼吸道感染疾病等。


  一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也会导致喂养困难,除此之外,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也会对患儿的消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2、宝宝营养不良的症状


  2.1早期症状


  体重不增长甚至下降,体脂含量降低、消瘦、皮肤干燥、脸色苍白、躁动不安、肌肉松弛、身高未能达到该年龄的正常水平。


  2.2长期症状


  体重严重低于正常水平,毛发干枯无色泽,精神状态不佳,出现嗜睡症状,智力发育不足,肌肉萎缩。


  低体温、脉搏缓慢、食欲不振、便秘,病情严重的患儿还可能出现水肿症状。


  3、宝宝营养不良的征兆


  3.1情绪变化


  如果婴幼儿的情绪突然出现异常变化,可以考虑体内缺乏所需营养元素。反应迟钝、表情麻木表示患儿体内缺乏足量的蛋白质和铁元素;患儿出现惊恐、失眠的症状,说明患儿体内维生素B元素含量不足。


  3.2行为反常


  行为孤僻、动作缺乏流畅性,说明患儿体内缺乏维C;


  喜欢磨牙、容易惊醒,说明患儿体内钙元素不足;


  患儿喜欢吃纸屑、泥土,说明患儿体内铁、锌、锰元素含量不足。


  3.3过度肥胖


  很多体重过高的宝宝会出现挑食等不良习惯,会造成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营养不良的出现。


  体内过度缺乏微量元素,会使脂肪不能正常进行代谢,长期积存于腹部,导致体重上升。


  4、如何改善营养不良


  4.1饮食治疗法


  在营养师的指导下调整饮食:提高饮食质量、改变饮食习惯等。


  有益食物:


  (1)母乳和维D。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宝妈要及时补充维A和维D。在婴儿出生前三周,每天都需要给婴儿补充维D1000-1500IU。


  (2)注重辅食的补充。要重视为婴儿补充含维D和钙元素丰富的食品,如蛋黄、虾皮、果汁等。


  年龄达到1岁的幼儿,需要进行更全面的营养补充,每天固定摄入牛奶、鸡蛋、蔬菜和主食。


  需要将食物尽量做得细腻,便于幼儿更好地消化吸收。


  不宜进食食物:


  (1)为了降低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状况的概率,宝宝要少摄入豆类、花生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2)远离油炸类、碳烤类、烟熏类的食物。


  (3)不要过多使用芝麻油、葱、姜等香味过重的调料。


  4.2支持疗法


  给予消化酶类药。通过对宝宝自身个性化的情况进行分析,为其选择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4.3肠外营养疗法


  对于一部分营养不良十分严重的患儿,或胃肠道对食物不耐受的患儿,可对其行静脉营养疗法干预,根据具体情况慎重选用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剂等。


  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症状会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在近年来受到了各位宝妈和医护人员广泛关注。要想更好的预防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症状,家长需要在生活中密切关注婴幼儿的状态,一旦发现其出现了生长速度减慢、体重无故降低的症状,需要立即送医治疗,防止因为延误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