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eepSeek横空出世后
“遇事不决,先DS一下”
已经成为很多网友的习惯
当全网网友把DeepSeek
比作“赛博华佗”顶礼膜拜
甚至拿着DS给的方案寻医问诊时
有位职场狠人
居然硬核为自己DIY出一套治疗方案?
阿玉(化名)的方案不是DeepSeek给的,是她一点一点根据多方检索为自己DIY的——她掏给医生的,是一个贴着诊断报告、复查CT、各种治疗方案以及自己批注的笔记本。
而她的诉求也很明确:“我要用手术机器人,只开一个口,切掉肺部的肿瘤,你们可以做到吗?”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2024年底说起,阿玉在做体检时发现肺部有一个尺寸较大的“糊块”,考虑到暂时没有任何症状,医生建议她先吃消炎药,观察是否只是炎症。
吃了一段时间消炎药后,复查时,阿玉肺部的“糊块”并没有消失。进一步CT检查确认,“糊块”是一个尺寸达到2.5公分的肺结节,并伴有毛刺和血管穿行,考虑是肺癌。
“怎么办?”阿玉的大脑突然“死机”。
但在职场安身立命多年,阿玉的懵圈瞬时被理智激醒:“出现问题就解决问题!”于是,她用几天的时间,在网上搜索了肺癌相关知识及手术方案:
放疗、化疗: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有点痛苦——排除
找来找去,只有单孔机器人手术最符合阿玉的要求:这种手术由医生操作机器臂,只需要一个切口,就可以将肿瘤切除并完成淋巴结清扫,精准高效又“保美”。
不过,这种手术的操作难度高,华南地区开展这个手术的医院极少。
经过多方打听和网上资料搜索,阿玉决定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找胸外科马锴主任。
此前,马锴主任已经成功开展过许多例单孔机器人手术。
便是由他主刀 ↓
该类单孔机器人手术
在国际上发表了改良的先进技术和流程,得到34例患者认证:
充分了解阿玉的需求后,胸外科团队决定为阿玉实施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右肺下叶切除手术。
手术用时120分钟,切除了她被肿瘤浸润的肺叶,仅在阿玉的胸壁上留下一个4厘米的切口————看似“大刀阔斧”的操作,实则以精准微创顺利完成。
术后当天,阿玉就可以下床活动。因为活动不受限,医生也没有给阿玉放置尿管,仅放了一个软质胸腔引流管导出胸腔积液。短短四天后,阿玉便顺利出院。
术后病理检查提示,阿玉为Ⅰ期浸润性肺腺癌,总共清扫淋巴结25枚,所有淋巴结均未见转移。面对结果,她彻底释然:“发现得早,手术做得也很好,应该不会有问题啦。”
“机器人的视野可放大10倍,操作更加精细以减少组织器官的副损伤,机械腕更加灵活,淋巴结清扫也可以更彻底,出血量和疼痛度都更少。”
马锴主任介绍,单孔机器人手术适合疑难、复杂手术。“患者选择做单孔机器人手术,不仅因为手术伤口小、恢复快,而且可以达到彻底根除肿瘤的目的。”
马锴主任表示,肺不能再生,但可以代偿。肺叶切除的患者在术后一小段时间内肺功能会有所减低,但通过适当的康复,一般2个月后可以进行慢跑游泳等运动。
近年来,大家是否感觉身边有肺结节的人变多了?
马锴主任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大家更重视体检,并且检查手段更多,肺结节的检出量就更多。
对于肺结节的筛查,马锴主任推荐使用低剂量CT进行筛查:“可能现在大部分体检还是拍胸片,但胸片对1厘米以下结节检出率低,磨玻璃结节可能无法显示。”
但即便检出肺结节,马锴主任提醒大家无需恐慌,了解结节的分类很重要——
包括肉芽肿性炎、陈旧性病变、感染性结节,可以通过影像学特征如无毛刺、无血管穿行等判断。良性结节只需长期随访观察,无需特殊处理。
从病理可分为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前者较少见,恶性程度高,往往发现就是晚期。后者中的肺腺癌是最常见类型,也是影像学中以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主要类型。
诊断要根据磨玻璃结节的大小、密度、实性成分,以及空泡、血管、毛刺等表现评估良恶性。
通常即使初步诊断为原位癌或微浸润癌也是相对安全,结节进展缓慢,如果有手术指征,例如8-10mm以上的恶性磨玻璃结节其窗口期也很宽,可以与医生共同决定手术时机即可,术后绝大多数治愈。
阿玉“硬核自救”故事背后
藏着对现代人肺部健康的重要警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才能让更多“微创奇迹”成为可能
专家介绍
点击专家头像,即可一键预约
▼
胸外科常务副主任
• 临床擅长:
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28年,完成手术近万例。在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肺、食管和纵隔等胸部良恶性肿瘤微创手术和疑难复杂疾病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国际国内领先的特色技术:1.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期)开展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后手术的临床研究,近期疗效显著;2.单孔荧光胸腔镜肺段及联合亚段手术治疗复杂和多发肺结节,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肺组织;3.达芬奇机器人和单孔胸腔镜疑难复杂肺部手术包括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型、全肺、肺叶切除并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4.全腔镜食管癌切除胸内全机械侧侧吻合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
• 专家简介:
在eClinicalMedicine,Cancer Letters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 在研国家及地方科研课题多项,牵头全国多中心及单中心临床研究多项。担任美国癌症研究学会( AACR ) 会员国际肺癌联盟(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肺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医学与健康促进专委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胸外科专委会委员、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胸部肿瘤专委会委员、国际食管疾病学会中国分会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会长、深圳市医学会胸外科专委会常务理事/纵隔学组组长等。
• 出诊时间: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特需门诊:周二上午
胸外科 主治医师
• 临床擅长:擅长肺结节诊断和治疗,肺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肺癌外科微创手术和围术期快速康复管理,复杂胸部外科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肺癌和早期高龄肺癌外科微创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 个人简介:
担任Gene、Frontiers in oncology审稿专家,在ASCO、WCLC、胸心血管外科年会等国际、国内会议发表壁报交流多篇,承担广东省级、深圳市级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主要成员,发表SCI文章共计10篇,以第一作者发表6篇SCI文章,总影响因子超30分,作为主编参编胸外科专著1部。在中华胸外专科能力提升项目、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发起“万例挑一” 优秀病例菁英赛、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举办的“有养运动”全国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术任职有IASLC Member,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胸科学组肺结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学术指导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肿瘤数字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一、二届胸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年委员等。
•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END
编辑 | 党政办公室
来源 |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