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微创手术的新选择——机器人辅助手术

马锴医生 发布于2024-05-18 00:05 阅读量1171

本文由马锴原创

传统胸腔镜微创肺癌外科历经三十载的演进,从简易至复杂手术,从多孔到单孔腔镜的革新,技术已趋于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各大医疗中心。然而,这一经典技术仍存在局限,如图像放大受限、视野受限、器械灵活性不足以及图像失真等问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机器人辅助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微创外科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自2002年意大利成功实施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肺叶手术以来,经过近十年的技术沉淀与设备迭代,全球范围内已完成超百万台达芬奇机器人肺部手术。在国内,最新一代的达芬奇Xi系统正逐步应用于临床,尽管配置该设备的医院尚属少数,但我团队已常规使用,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走在行业前列。

在日常工作中,众多患者及家属对机器人肺癌手术充满好奇与期待。针对他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我们作出如下解答:

首先,关于机器人手术的执行者,需明确手术仍由主刀的外科医生主导。机器人仅作为外科医生手中的一把“利剑”,通过其高度灵活的器械、超越人手的操作范围以及精准的三维视觉系统,辅助医生更高效、安全地完成手术。手术的成功与否,更依赖于外科医生的经验与技艺,而非机器人本身。然而,得益于机器人的独特优势,其手术效果往往优于传统微创手术。

其次,机器人手术的优点显而易见。一方面,机器人器械的灵活度极高,可实现超越人体极限的操作,尤其在狭小空间内的缝合等操作更具优势,组织创伤更小。另一方面,机器人提供的三维高清图像及快速变焦功能,极大地增强了医生的视觉感知,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与安全性。此外,机器人辅助手术还能有效避免外科医生手部的颤抖和误操作,从而实现更精细的手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机器人手术已显示出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提高肿瘤切除率及淋巴结清扫彻底性等显著优势。

当然,机器人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缺乏触觉反馈可能导致医生在操作中失去对组织的直接感知;机械故障虽然罕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影响手术进程;对于某些特殊病情,机器人手术可能无法完全替代传统开放手术;此外,机器人手术的成本较高,包括器械和一次性耗材的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我团队在华南地区率先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肺癌手术,这一技术相较于多孔技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和更高的技术要求。尽管国际上仅有少数中心尝试此技术,但我们已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成功为众多肺癌患者实施了手术,临床效果显著。

总之,机器人辅助手术为肺癌微创手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步被更多患者和医生所接受。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普及,相信机器人手术将在未来肺癌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作者 马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国家癌症中心南方中心 主任医师 常务副主任  出诊时间 周二特需门诊上午10点-11点半 周三周五普通专家门诊上午8点半-11点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