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是什么之偏头痛——国际头痛分类第三版阅读总结(一)

陈凡帆医生 发布于2020-01-05 23:15 阅读量6681

本文由陈凡帆原创

头痛是一种症状,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头痛。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身体的不适也越发注意。咨询的发达,使各种疾病的报道频繁出现在网络上,加重了大家的焦虑:一有头痛,就怀疑是不是自己张了脑瘤,脑中风等等。

国际头痛协会的国际头痛分类第三版,于2018年发布,大概的阅读和总结了一下,分享给大家。按照国际头痛协会的定义,各种各样的头痛类型有一两百种,即时专业的医生,也无法全部熟记于心。第三版对专业医生的要求也仅是熟知几种常见类型,其余的用分类来查阅。

今天介绍下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偏头痛

类型:很多,包括无先兆,有先兆,慢性,偏头痛并发症(伴发梗死)等等。

无先兆偏头痛

描述:反复头痛,持续4-72小时。典型头痛表现为单侧、搏动性、中重度头痛,日常体力活动可加重,伴呕吐和/或畏光、畏声。

 

我的理解:反复(多次,至少5次),4-72小时(不能太短),单侧,搏动性(一跳一跳,有患者描述跟心跳一样),中重度,体力活动加重(爬楼梯,用力时更痛),有呕吐和/或畏光、畏声。

其中单侧、搏动性、中重度、体力活动加重这四项中至少符合两项,并不需要全部具备。

 

有先兆偏头痛是在无先兆头痛基础上出现了反复发作,持续数分钟,逐渐出现的单侧可完全恢复的视觉、感觉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通常随之出现头痛和偏头痛相关症状。这些症状可以是视觉的(闪光,暗点),感觉的(发麻,可移动扩散),语言的(讲不出话),运动的(肢体乏力),或者是耳鸣,眩晕,重影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有先兆偏头痛,只有先兆而无头痛发作,需要与脑缺血鉴别。需要完善相关检查予以明确。40岁以后首次出现先兆,尤其表现为阴性症状(如偏盲)或先兆时间过长或过短,都要排除其他疾病,尤其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还有一种类型是偏头痛性脑梗死,更需要明确头痛和梗死的关系,尽量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多种因素导致有时候鉴别十分困难)。

 

治疗在《分类》没有提及,这里参考《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吴江主编),简单总结如下:

1、预防:赛庚啶;心得安;氟桂利嗪,硝苯地平;丙戊酸

2、发作:轻度:地西泮,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中度:加用麦角胺,镇吐药(必要时)

                重度:麦角碱:酒石酸麦角胺,双氢麦角胺,不宜长期服用;曲普坦类;其他:阿司匹林,心    得安,抗癫痫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抗过敏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他无效,泼尼松20-30mg,一次)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