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去年冬开始,
气候就很干燥,
燥热、燥烦,
人受气候的影响,
情绪也受到了波动。
还有个原因,
去年的春节特别早,
所以年前的工作压力比较大,
大家都休息得不太好。
气候和社会两个客观因素,
造成了大家冬春交际的时候身体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
中医说了,
“冬不藏阴,
春必病温。”
什么意思呢?
如果人在冬天没有休息好,
那么春天人的阳气就生发不上来,
或者生发没有力。
呈现了一种虚而闷的状态。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秋冬的时候,
植物应该把根深深扎在底下,
叶子全都掉光,
把营养和能量都积蓄在土里,
静静沉睡,
等待温润的春风和细雨轻轻叩醒。
如果冬天该沉睡的时候没有沉睡,
就开始给它催芽,
叫它开花,
这叫啥?
这是不是叫“辣手催(摧)花”?
这样的花能长得好吗?
显然不能。
再看我们人类,
也是这个道理,
冬天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
春天该干活的时候就乏力。
干啥活呢?
身体各项机能的运转就是干活。
睡眠就是其中一种。
睡眠需要让交感神经放松下来,
副交感神经慢慢兴奋一些。
当然现代医学还有别的激素作用,
共同促使睡觉的行为。
中医认为,
睡觉这件事,
是归“阳跷、阴跷”这一对夫妻来管。
他们的工作和谐、稳定,
我们才会拥有一夜好眠,
进而拥有白天的精力充沛。
这就是中医说的“昼精夜暝”。
通俗点讲,
我们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就是这个意思了。
睡觉就是该静的时候得静下来。
现在好了,
本身现代人的生活就是夜幕降临才开始放飞自我,
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
有些是加班加点干活,
还得做家务、哄孩子,
再支着手机刷刷剧、玩玩游戏,
一看时间已经夜里一两点了。
根本静不下来。
冬天天气一燥,
人心跟着躁动起来,
更加静不下来了。
等到春天要生发阳气了,
身体没存货啊(虚了啊),
“阳跷、阴跷”这对夫妻要让你睡觉,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们干不了活啊。
好了,
因为疫情闷在了家里,
身体得不到舒展,
因为担心疫情,
心情也得不到舒展,
所以“阳跷、阴跷”这对夫妻无所适从了。
结局就是一个,
睡不好了,精神烦躁了。
所以,
往年来就有春天不好睡觉的一批人(冬不藏),
今年还多出来另外一批睡不好的(春被闷)。
天气跟人体是息息相应的。
一方面,
我们要体验大自然的势。
去感受天气的变化,
跟上天气的节奏。
当然,
从去年到今年,
年辰反常了,
这个事情我跟很多患者都提过。
具体怎么不好呢?
就是该冷的时候不冷,
该降水的时候不降水,
中医把这个现象叫“至而不至”,
时辰至,而气候不至。
有些人说,
陈医生,
我前段时间血压正常了,
现在又不正常了,
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因为天气没按常理出牌,
你一不小心又没跟上节奏了。
另一方面,
我们要顺应大自然的势。
平常注意养精蓄锐,
不要太造作身体。
既然天气和社会环境我们改变不了,
那我们就来改变我们的身体状态和心情。
现在是惊蛰了,
何为惊蛰?
惊蛰又叫醒春,
大地要苏醒了。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
“蛰虫皆震起而出”。
阴寒之气被阳气震荡,散开,
生发,激荡,
万物得到指令,开始萌动。
我前几天跟一位前辈讨论气候的问题,
我说惊蛰当天明显发现空气变潮了,
之前晾外面的衣服很干燥,
惊蛰后收的衣服有点润了。
他说,
为了观察天气,
他在家挂了个湿度计。
这几天湿度猛地增加了,
之前都是70多,
最近是90往上,
闷的时候接近100了。
但即便如此,
惊蛰还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
惊蛰的雷,
来的有些晚,
但终究是来了。
这说明什么?
春雷响,
雨水下,
一扫燥之气。
身体紧绷着的弦松下来了。
该好睡了。
发生在人类的疫情也就转折了。
管睡眠的“阴跷、阳跷”想说什么呢?
用一段来自《内经》的话送给大家:
春三月,要“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
心情放松,舒畅。
我推荐的运动可以做起来了。
如果身体调试不过来,
没关系,
还有我们。
来找中医调一调,
配合着也就跟上春天的脚步了。
更多文章请移步陈龙娇医生的个人公众号:“陈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