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动障碍是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发病逐年增多,属疑难病范畴。现此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国内外均尚未明了,患儿症状易反复难愈、自愈倾向较低,导致治疗困难,难以预测临床疗效。请家长积极配合治疗、予以更多的耐心及理解。
抽动障碍临床特点
1.抽动表现形式多样,症状起伏,呈现波动性特征,新的抽动症状可以代替旧的抽动症状,或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症状,时好时坏。
2.加重抽动的因素有:紧张、焦虑、疲劳、生气、惊吓、过度兴奋、感冒、考试压力、受批评指责,突然停药等。
3.本病易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以及其他心理行为问题,使病情更加严重和复杂,也给治疗带来一定得难度。
平日生活中注意事项
1. “心理调适”为治疗抽动障碍的重要环节,请家长主动帮助患儿疏导其紧张、自卑、焦虑的情绪,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避免过分限制、唠叨、呵斥、过度批评指责,以及注意、提醒孩子的抽动症状。建议家长与家庭、学校有关人员有效沟通,为患儿的康复共同努力。
2. 经多年临床观察发现,生活习惯方面,玩电脑游戏、玩手机、长时间看电视(尤其紧张/惊险/刺激类节目)、过度兴奋等均可能导致抽动病情加重或复发,建议生活中避免以上活动;饮食习惯方面,零食、饮料(酸奶、咖啡、茶、添加剂果汁等)、羊肉、狗肉、糖、巧克力、冰淇淋、辛辣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山药、方便面等应视为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