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阿姨患乳腺癌怕白花钱,曾一度放弃治疗

黄汉源医生 发布于2022-07-17 17:24 阅读量787

本文由黄汉源原创

一、初识患者


在门诊等待椅上坐着一位面色焦灼的女士(赵阿姨),身边陪伴的是她爱人,手里拿着很多检查单,他们不时低头私语,不时抬头望向诊室门口,等待自己被喊号,终于轮到自己面诊,来到诊室,病人仔仔细细的叙说着她的病史,从她的描述中可以感觉到这个病可把她和家人折磨的不轻,赵阿姨是5个月前因左乳疼痛、左乳头内陷就诊于邯郸市中心医院行彩超检查结果提示:左侧乳腺低回声区,BI-RADS4b级,建议住院治疗,未治疗;




于2022年1月18日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彩超及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提示:左乳肿物:乳腺浸润性癌(TILs 10%,中度浸润),未见明确脉管瘤栓及神经受侵。左腋下淋巴结、左颈后淋巴结:可见癌转移,左锁骨上淋巴结:找到癌细胞,免疫组化结果:ER:90%,PR:30%,HER2:2+,Ki-67:30%,P53:10%,建议化疗,未治疗;


于2022年2月7日就诊于天津市肿瘤医院,行彩超、胸部CT及相关检查,病理会诊,会诊结果:(左乳腺粗针穿刺标本)浸润性癌,特殊类型除外,组织学Ⅱ-Ⅲ级,间质内浸润淋巴细胞约占10%,给予新辅助(化疗+靶向药物)治疗5个周期,左乳包块较前稍缩小,左乳局部皮肤水肿;为了能得到更好的治疗,这次赵阿姨和家属选择来到我院直接奔着黄汉源教授而来。


二、患者治疗过程


黄汉源教授认真的看了她带过来的检查单,在其他医院做的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提示是左侧乳腺癌,左侧腋下、颈后、锁骨上淋巴结病理穿刺活检结果提示:可见癌转移,因为发现时肿块很大,就在其他医院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患者PET/CT检查结果提示:其他各脏器及骨骼未见明显转移癌.




黄汉源教授给病人行体格检查:双侧乳房大小不对称,左侧乳头稍内陷,右侧乳头无内陷,左侧橘皮征(+)、酒窝征(-)。左乳局部皮肤发红,皮温不高,局部皮肤水肿严重,于左乳6点位可触及明显包块,质硬,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和胸壁不固定,轻压双侧乳头未见溢液,左侧腋下可触及明显结节,大小约3*1cm,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触痛(-)。右侧乳腺及右侧腋下未触及明显肿块。


经过黄汉源教授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患者的担忧后,告诉患者:“经过新辅助治疗后包块有所减小,但包块还在,还需要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一步治疗,我亲自给你做,你放心”。患者及家属听完黄汉源教授的话以后,终于如释重负,脸上也没了刚开始的焦灼,或许这一天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普通的一天。


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当然手术后一般前几天是非常难受的,因为手术创面比较大,所以我们在绷带固定伤口时,绷带是打的非常紧的,很多病号都反映术后伤口倒没有大多的感觉,就是绷带勒的后背及两侧腋下不舒服,当然这位女士也难逃绷带的束缚,还好她不是那种很娇气的人,一句抱怨都没有,偶尔忍受不了了就临时吃点止疼药物缓解一下,一直非常积极的配合我们,终于等到术后第六天第一次拆包换药,这是很多病人期盼的一天,因为这时可以完全打开绷带出口气了.




在她积极配合的情况下,第一次换药无疑是伤口愈合的非常好,整个术后也没有出现胳膊水肿症状,整个术区皮肤恢复非常好,这样后期就不会出现伤口部位皮肤缺血坏死的情况,黄汉源教授看到伤口后说:“非常好,手术成功”。


患者听完后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后面就开始安排病人开始锻炼术侧胳膊,最简单的动作就是胳膊爬墙、练习梳头,手术做完后最终还是要回到正常生活的,每次经过她的病房或者在走廊里都可以看到她努力锻炼康复的身影,就这样过了十多天,患者伤口可以拆线了,拆完线就可以回家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因为病人的家不在本地,所以想要回到老家那里的医院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就这样,患者及患者家属非常开心的办理了出院。




三、患者院外医嘱:

1.出院后建议当地医院进行下一步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靶向)等相关治疗;

2.术侧继续进行康复锻炼;

3.6个月后复诊。


四、医生感悟

现如今,乳腺癌疾病对于大多数女性已经不陌生,而且逐渐年轻化,所以对于女性每年的乳腺健康体检是不可避免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愈后还是很可观的,对于选择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当包块较前减小时,必须要抓住手术的时机,尽早手术治疗,切不可因为其他因素而失去手术的机会。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