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女性尿失禁,提升患者幸福感

黄钟明医生 发布于2025-03-24 10:02 阅读量50

本文由黄钟明原创

相信许多人对尿失禁有所耳闻,但具体是怎么回事,除了专业的医生,即使是深受其害的患者,可能也都是一知半解,也可能会有人脱口而出:“不就是漏尿吗”,没错,但尿失禁带来的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远远超过一般人的理解。

首先尿失禁的发病率高,女性更高,统计提示我国30%以上成人女性“中招”,国外数据相似或更高,美国由此导致的医疗费用每年高达数百亿美元。由于文化理念、经济水平等因素,许多患者要么觉得难以启齿,或者觉得“不要命,不严重”,导致本病就诊率低,一般病程长,患者长期忍受痛苦,影响身心健康。其次,本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出行、社交,有人干脆称之为“社交癌症”,许多患者因此不愿意出门,有的因此紧张焦虑自卑,生活的尊严、自由度、满意度和幸福感荡然无存,如果“半边天”出现这种状态,估计社会很难和谐。所以,本病危害性和社会成本高,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尿失禁,关心漏尿患者。

尿失禁从专业角度来看主要分为压力性、紧迫性和混合性尿失禁,不用类型的尿失禁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顾名思义,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用力或出力时,或者因咳嗽或打喷嚏等原因导致腹压增高时的不自主漏尿,急迫性尿失禁则是尿急是有尿液漏出,混合性则是两者兼而有之。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最高,占据所有尿失禁的半壁江山,下面重点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病因复杂,相关因素包括年龄、生育、肥胖、盆腔器官脱垂以及种族和遗传因素等,此外,子宫切除手术、吸烟、体力劳动、便秘、慢性咳嗽等可能也与之相关。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主要依据病史、排尿日记和尿失禁评分量表和体格检查。一些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等也属必要。病情复杂者可完善超声、CT、造影、膀胱镜和尿流动力学检查明确诊断。诊断中应注意评估合并急迫性尿失禁、排尿困难、盆腔器官脱垂及严重程度,因为以上因素均影响到治疗方式的选择。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盆底肌训练、减肥、戒烟、改变饮食习惯、药物治疗等,一般建议在手术治疗前先尝试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存在有效率低,药物副作用明显等情况,所以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或者拒绝保守治疗的患者,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方式多样,目前主流证据支持经阴道行抗尿失禁手术,主要有包括中段尿道吊带,膀胱镜吊带和注射尿道填充剂三种方式。目前,尿道中段尿道吊带术的效果与其他手术方式相似,有效率高达70%-80%,但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都更短。这几种术式的大部分并发症发病率都相近,但中段尿道吊带术后的新发尿急症状发病率更低。中段尿道吊带术的主要缺点是膀胱穿孔的风险,但这种并发症容易处理。膀胱颈吊带主要用于存在中段尿道吊带禁忌或该法治疗不成功的女性,做出这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因为是尿道中段吊带术相关并发症和排尿功能障碍有所减少。尿道注射剂常常是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希望延迟手术的女性,也用于既往尿失禁手术后存在复发或难治性尿失禁的部分患者。

尿失禁不致命,却也常常导致患者心神不宁、欲哭无泪,当今流行的一句网络语来说就是“这是病,得治”。全社会都应该加以重视,希望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下,尿失禁这一“社交癌症”会得到良好的控制,患者的幸福感得以更上一层楼。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