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是什么?简而言之,焦虑就是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感,它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体验到的一种情绪,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感受。
健康的焦虑几乎都是基于现实或理性的恐惧产生的,可以让我们保持警觉,以一种高效的方式来应对危险或困难的状况,从而在物竞天择的残酷大自然中得以存续繁衍。
然而,除了健康的焦虑,我们还会为了想像中的或者微不足道的危险而感到极端的焦虑和恐慌。过度的焦虑会干扰我们的行动,阻止我们更有效地工作,让我们的生活陷入混乱不堪之中。
面对这样的焦虑,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会本能地采取各种措施去避免或者摆脱它。也许我们曾经尝试过转移注意力,比如看电视、购物、跑步等等;也许我们会不断压抑自己的焦虑情绪,告诉自己:“你不能再紧张了,再紧张就做不完题了,那么考试也会考砸的”;也许我们会从那些带给我们不舒服感受的地方逃走(这是有社交焦虑的朋友常用的方式);也许我们会采用不健康的方式来摆脱焦虑,比如喝酒、吸烟,比如伤害自己的身体......
回忆一下,这些情绪控制策略有效吗?也许一次两次,我们会感到放松一点,但是长远来看,如果每次焦虑出现我们都要采用这样的方式,那么最终不仅焦虑没有被摆脱掉,这些行为本身带给我们的痛苦就够我们受的了。比如我们会长期沉迷电视剧,或者会成为一个酗酒者,或者会回避社交,连基本的人际交往和工作都无法维持下去。
即使真的付出上述代价,我们的焦虑又真的控制了吗?焦虑真的是我们能控制得了的吗?答案是“NO”!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假如你被绑在一个超级敏感的焦虑检测器上【1】,这是一台制造极其精密的机器,哪怕极其微小的焦虑它都能检测到。现在,你不能感觉到一丝一毫的焦虑,否则当焦虑检测器发现了你些许的变化,比如略有加快的心跳,稍稍加重的呼吸等等,那么你就会被电死。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没错,结果肯定是你会被电焦。为什么?因为我们根本就无法控制焦虑,或者我们能控制的远少于我们所期待的。尽管我们的头脑在物理世界里运行得非常好,比如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但是对于避免或者摆脱我们不想要的想法、感受或情绪等似乎效果不好,甚至可能给我们制造更多额外的痛苦。
既然焦虑来了我们无法控制,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
想像一下你正在跟一头巨大的焦虑怪兽拔河【2】。你拉着绳子的一头,怪兽拽着另一头,并且在你们之间有一个巨大的无底洞。你用尽全力往回拉,但是这头怪兽却把你越来越拉近洞口。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怎么做才能不掉进这个无底洞呢?对,你其实可以把绳子放下。放下绳子,怪兽还会在那里,但是你不再被抗争所捆绑,甚至可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隐喻告诉我们,越是试图去控制焦虑,我们的生活就越会被它所牵绊,越会陷入加剧痛苦的恶性循环中。就像下雨天车轮打滑,越是试图踩刹车,情况越糟糕。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跟焦虑纠缠在一起,导致我们无法跟当下的生活,跟周围的世界发生连接。反而当我们放下对它的控制,放下与它的缠结,接纳它,我们才能更好的全身心地融入我们这个真实的世界,花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也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有人可能会问:“你说放下就放下,哪有那么容易啊!”
当然没有那么容易,要做到真正的放下需要学习一些新技巧,并且花时间去练习。我们需要跟焦虑情绪分开或者拉开距离,就像观看一场舞台剧一样地去观察它,而不是陷入焦虑中;我们需要接纳焦虑,允许它们按照本来的样子存在,允许它们顺其自然,人生不只有幸福,痛苦也属于人生的一部分;我们要活在当下-此时此地,意识到过去和未来只存在于现在的想法中,从而不被自己的焦虑或思维困住。
除此之外,很重要的方面是我们要明确生活中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我们最想做的。选择一个生活方向或者价值取向,并承诺为之付诸行动。即使当我们被焦虑所困的时候,也能想办法跟焦虑分开,朝着我们设定好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过上丰富的、充实的和有意义的生活。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您出现了过度的焦虑(病理性焦虑),比如经常感到无明显原因的紧张恐惧,忧心忡忡,坐立不安,伴有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口干、多汗、头晕、尿频、肌肉紧张等躯体不适症状,严重时感觉自己要死了、快窒息了,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那么您可能患有“焦虑障碍”了。这时候您需要尽快到精神心理科就诊以寻求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注:【1】【2】引自美国心理学教授斯蒂芬·海斯等人所著《接纳承诺疗法:正念改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