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女几次割腕自杀,恳求爸妈别再忽视孩子心理问题了

刘惟蜻医生 发布于2019-08-16 14:38 阅读量9845

本文由刘惟蜻原创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绝望的眼神和那瘦弱的背影!

一个午后的夏天,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接诊一个个前来就诊的病人。一个大约十来岁的小姑娘进来了,很怯懦的样子,低着头。陪她就诊的是跟她差不多大的另一个小姑娘,据称是同学。

我看了一眼挂号单,问道:“小玲(化名)你好,因为什么问题过来就诊啊?”她显得有点紧张,不停绞着衣角,不安地说道“我好像抑郁了”。顺着她的衣角,我看到了她左前臂的数道划痕,有一部分看着像最近划伤的。

经过询问得知,划痕是小玲自己用刀弄的,都是不同时间划的,最早的那些要追溯到3年前。

原来她这几年心情都不好,体验不到快乐的感觉,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整日没精打采的,总想躺着,也不想去上学,严重的时候甚至感觉未来都没有希望,觉得活不下去了。每当这个时候就想到自杀,但是每次用刀划的时候又下不了手,只能浅浅地割几道。

结合量表评定结果,我给小玲诊断为“抑郁症”

因为小玲只有十六岁,治疗方案包括用药都要跟家属沟通,我让她把她爸妈叫过来商量。

小玲的爸妈似乎很忙,她拨了很久才打通电话,并把手机给了我。我礼貌地说道:“您好,您是小玲的家长吗?您女儿目前考虑为抑郁症......”。

我话还没说完,只听见电话那边小玲的妈妈近乎失控地喊道:“怎么又抑郁了?她有什么好抑郁的?我供她吃,供她住,供她上学,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她到底想怎么样......”。

我一时语塞,万万没想到对方是这种反应。待我缓过神来,小玲妈妈还在细数小玲的各种不懂事行为,我忍不住打断她:“不管她以前在您眼中是怎样的不懂事,她现在生病了,很严重,需要治疗,必要的时候有可能还需要住院......”。

小玲妈妈抢着说道:“住什么院?为什么要住院?她哪里有病?她就是闲的,你让她回来我跟她说!”

最终不管我怎么劝说,小玲妈妈坚决不来医院,并且拒绝治疗,电话命令小玲回家。

我心中突然生出强烈的痛惜,不顾此刻医生的身份,以极其严厉的口吻说道:“我不知道你们家情况怎么样,小玲只有十六岁,她现在有强烈的自杀观念,如果延误了治疗,她随时有可能采取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到时候你们后悔都来不及了!”

最终我还是没能说服小玲妈妈,小玲在妈妈的勒令下放弃了治疗。在离开诊室的那一瞬间,我看到她的眼神里有绝望,有感激,也有无奈,最后落寞地离开了。


小玲的事情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心理卫生知识的了解是如何的匮乏。即使在各方面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物质需求极度满足的现阶段,人们仍然缺乏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状况的重视。

“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是我们一贯的看法,认为小孩子解决了衣食住行,就剩学习了,其他的都不要想太多。在跟我们的孩子交谈的时候,我们往往都是用命令式的语气,很少去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会问他们“你需要什么,感觉怎么样”,而只会告诉他们“你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事实上,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要面对很多的心理困境,比如烦恼突然增多,学业压力骤增,不知道怎么出现在他人面前,与父母的关系出现紧张,不知道该如何保持和确立自己在同伴人中应有的地位,心理上的断乳带来孤独、压抑的心理等等。


因为小玲,我一直想写篇有关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科普文,但迟迟没有动笔。直到近期出门诊,当我跟晓晓(化名,18岁)的父亲说他女儿有自杀想法,建议先改善情绪再让其选择是否复读时,他笑了起来:“她不会自杀的,她肯定不会自杀,我了解她,她很胆小的,每次碰到困难就只会退缩,只会哭,她接触的同学圈子都只会越来越往下走,跟她最要好的朋友这次高考也没考上......”。

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晓晓一直在低头哭泣,对于父亲的话不作任何解释和回应。事实上那天她是在表姐的陪同下来就诊的,是我让她通知家长过来沟通治疗方案,或许她已经对父母感到深深的失望。

在门诊我还会经常碰到独自前来就诊的中学生,他们的父母也像上面两位家长一样,或者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情绪问题,或者即使知道也并没有在意,认为他们只是“作”,为了逃避学习。

请原谅我无法体谅你们为人父母的辛苦,因为此刻你们对孩子情感需求的忽视正一步一步地把他们推向绝境。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精神心理疾病,它影响的是祖国的未来,迫切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我概括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常见表现,有心的父母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帮助。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常见表现

*频繁不开心,闷闷不乐,悲伤哭泣

*活动的兴趣减少,或不能享受以前喜欢的活动,持续的无聊,时常觉得寂寞、孤独

*精神不振,易倦怠,总想躺着,稍微动一动就觉得累

*对学习及未来缺乏打算,话少,活动减少,不愿出门及社交

*大脑思考变迟钝,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

*自信心降低,容易内疚,甚至有罪恶感

*充满负面想法,经常有绝望、无助感及无价值感

*食欲或体重减轻,有些反而增加,失眠或者嗜睡

*烦躁、易怒或者敌意在青少年重性抑郁发作患者中较为常见

*时常抱怨各种身体不适,如头痛、腹痛、胃肠道不适等,经常影响学习

*学校表现不佳,担心成绩欠佳或害怕遭受同伴排挤等而畏惧或逃学

*自杀或自残的想法及行为,有时跟父母或其他人表达离开这个世界的愿望,或者在社交平台比如微信、QQ等释放消极信号

*认为没有人了解或关爱他,与家人疏远或者离家出走

*青少年患者可能表现为学习成绩差、沉迷于网络、吸食毒品或者反社会行为等等

*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分离焦虑、幼稚退化的行为,变得比平时更加黏人、不安或者易怒


儿童青少年抑郁发作时,除非患者自己主动说出来,或者出现明显的退缩、自杀自伤行为,否则家长或老师经常不能察觉到。既然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识别本来就存在较大的困难,那就更需要家长们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上述提到的抑郁症的常见表现能够有所了解,并且对于患者诉说的不适或情绪体验加以重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如果患者在反复倾诉后得不到相应的支持,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不愿意跟家长沟通,把所有的情绪都压抑在心里,等到家长发现时,患者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

怎么治疗?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社会家庭干预、物理治疗等。建议家长们带患者来我院门诊就诊,进行全面评估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果不经过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不仅可以导致患者学业成绩差、心理社会发育停滞不前、物质滥用、品行问题等等,更严重的是,会引发患者反复的自残或者自杀行为。研究发现,抑郁症不仅能引起儿童青少年较高的休学和退学率,而且是该年龄组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所以,让我们重视起来吧,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在反复释放求助信号后仍然得不到及时的关注、理解和支持,不要让他们独自在黑暗中哭泣,不要亲手把自己的孩子推向绝望的深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