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治疗,擅自停药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蔡庸钊医生 发布于2022-11-23 15:14 阅读量898

本文由蔡庸钊原创

  我们都知道,乙肝一旦开始抗病毒治疗,有些人需要长期用药,但由于是药三分毒的观念,再加上有些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不少患者在病情好转或得到控制时便擅自停药。

  这样的做法靠谱吗?如果在抗病毒过程中,擅自停药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呢?

  目前,乙肝在治疗上尚且没有根治的办法,但配合治疗是有“临床治愈”的可能,因此乙肝患者一定要正确认识,科学治疗,切忌随意停药、漏药、换药。

  正确理解“是药三分毒”  

  目前,没有任何副作用、绝对安全的药品,是不存在的!药品本身的意义是帮助人体调节生理功能,并针对对应病症起到治疗作用,只要能够保证药物不良反应是一个低概率事件、危害可控,就可以使用。

  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持续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临床主要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有两类:一类是干扰素,另一类是口服核苷类药物。

  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性,有的人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腹痛、关节痛,全身肌肉酸痛等。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及时处理不会有太大问题。

  乙肝患者擅自停药有什么后果?  

  乙肝患者抗病毒过程中,如果擅自停药可能会造成一系列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增加耐药风险:目前的抗病毒药就是阻止病毒产生下一代,持续吃药体内血药浓度稳定,病毒会逐渐减少。如果随意停药体内的血药浓度降低,病毒趁机可能大量复制,出现耐药的风险增加。

  ②增加疾病波动风险: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停药,病毒大量复制,肝细胞受到破坏,会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可升高。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爆发性肝衰竭。

  ③增加患肝硬化、肝癌的风险:

  乙肝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随意的停药病毒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疾病进展可能出现肝硬化,甚至肝癌等。

  乙肝患者一旦开始抗病毒治疗,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合理服药和定期随访有利于保持病情稳定,尽快实现临床康复。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