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是“乙肝大国”,发病率高,且每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可能被感染。一提到乙肝人们势必会想到抗病毒治疗,其实有些情况下不需抗病毒,不然会产生耐药性,反而让病情越来越难治疗。
什么情况下乙肝不需抗病毒治疗?
01 肝脏功能正常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身体并没有其他异常症状,做乙肝两对半检查时、乙肝病毒DNA检查、肝功能和彩超检查后:
医生会根据患者检查结果,看看病毒数量来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患者只要肝功能正常,病毒量比较低,肝脏B超时也没有看到明显的纤维化,说明患者本身就能更好地清除体内病毒,不需抗病毒治疗。
温馨提示
但也不能太大意,至少每半年做一次乙肝DNA、血常规和甲胎蛋白以及腹部B超检查,同时要做肝脏硬度和肝功能检查,这样能及时掌握到病情变化情况。
02 急性乙肝患者
急性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谷丙转氨酶升高幅度大,这种情况下也不需抗乙肝病毒治疗。虽然正处于急性期,但其自身免疫能力强,能完全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清除体内乙肝病毒物。
03 病毒复制指标呈现阴性
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呈现阴性,即使谷丙转氨酶再高,也不能滥使用乙肝病毒药物。
四川华西肝病研究所蔡庸钊表示,正确的做法是先找出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原因,然后针对性治疗,如果是单纯转氨酶偏高,保肝降酶治疗就可以了。
04 儿童乙肝病毒感染
儿童乙肝一般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特别是5岁以下的孩子感染乙肝病毒时,体内乙肝病毒处于耐受阶段,用抗病毒治疗效果不大,反而会产生耐药性,因此在用药时必须谨慎。
温馨提示:
患上乙肝时不能盲目要求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需要面诊专业肝病科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真实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此外患者要正确面对疾病,不能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尽量让肝脏处于疏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