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结核感染八问八答

刘伟坚医生 发布于2024-12-31 22:26 阅读量6319

本文由刘伟坚原创


问题一:什么是结核感染?

结核感染是指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但未引起活动性结核病。通俗讲,就是没有任何症状,也无传染性,只有血液中免疫学结核指标阳性,称之为结核感染。成人如此,儿童亦是如此。


问题二:儿童结核感染是否会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呢?

儿童出现结核感染,是否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包括机体免疫状态、感染结核菌量及其毒力强弱。

成人结核感染一生中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为5%~15%,然而对于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来说,其风险明显更高,<1岁的婴幼儿感染者有高达40%,1~2岁的儿童感染风险为25%,年长儿童及青少年则为10%~15%。


问题三:哪些儿童是结核感染高危人群呢?

1.与病原学阳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儿童:包括在肺结核患者诊断前3个月至开始治疗后14天内,与其共同生活的家人、同班级、同宿舍同学,或在其他密闭空间与其直接接触连续8小时及以上,或与其接触时间累计达到或超过40小时的儿童。年龄<5岁儿童是家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高危人群,且婴幼儿结核感染发生重症结核病的风险高。

2.免疫功能抑制儿童:主要包括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HIV感染、严重营养不良、恶性肿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接受或准备进行器官或骨髓移植、接受血液透析等患儿。免疫功能抑制不仅会增加儿童的感染风险,还可加快结核感染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进程。

3.其他人群:

①孕前或孕期确诊为结核病的母亲所娩出的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及进展为先天性结核病的风险高,且发病迅速,应及早进行结核筛查及预防治疗;

②处于生长发育期且学习压力较大的在校学生,一旦暴露于活动性结核病,发生结核感染甚至聚集性发病的风险也较高。

问题四:如何确定是孩子是否感染结核了?

通常采用以下检测方法有:

①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及EC皮试);

②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

在排除活动性结核病前提下,满足其中任一条即可诊断为结核潜伏感染:

1.在没有卡介苗接种或非结核分枝杆菌干扰时,PPD皮试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mm;

2.在卡介苗接种地区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地区,PPD皮试反应硬结平均直径≥10mm;

3.对HIV阳性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大于1个月,以及与涂片阳性肺结核有密切接触的未接种卡介苗的5岁以下儿童PPD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mm;

4.EC皮试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mm;5.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阳性。


问题五:儿童接种了卡介苗还会感染结核菌吗?

卡介苗(简称BCG)是一种用于预防儿童结核病的减毒活疫苗,可明显降低儿童患结核性脑膜炎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风险,且对结核分枝杆菌原发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保护率较低。

另外卡介苗的保护效果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减弱,所以即使接种卡介苗,还是会有可能感染结核杆菌并发展成结核病。


问题六:儿童被确诊为结核感染后需要治疗吗?

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风险更高,而预防性治疗可以使其发病的风险降低60-90%。因此当儿童被确定为结核感染、且有明确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时,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均强烈推荐进行预防性治疗。

问题七:儿童预防治疗方案有哪些呢?

结核感染预防一般仅使用1-2种抗结核药物,根据儿童体重给予药物剂量,且用药前医师会先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及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根据儿童情况选择个体化方案(详见上表)。

由于儿童服药依从性及耐受性,我们推荐1HP(异烟肼+利福喷丁,每天一次,疗程28天),疗程短,可接受度高。


问题八:预防性治疗药物的药物副作用有多大?是否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一般预防治疗药物仅使用1-2种抗结核药物,根据儿童体重给予药物剂量,对机体损害较小。预防治疗前及期间会随诊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一旦发现不良反应能及时诊治。

此外,研究表明儿童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明显高于成年人,所以儿童预防性服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目前未发现预防治疗结束后对人体有远期危害,结核预防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及生活不会产生影响。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