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口腔经常溃破的,秋后这些细节需重视。

王泽涟医生 发布于2022-10-10 07:11 阅读量2011

本文由王泽涟原创

小儿口疮

小儿口疮是指以口腔内粘膜、舌、唇、齿龈、上腭等处发生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口疮发生于口唇两侧者,又称燕口疮;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又称口糜。本病相当于西医学口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2-4岁的小儿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可单独发生,也常伴发于其他疾病之中。

 

 
小儿口疮的病因病机:

小儿口疮,多由风热乘脾,心脾积热,虚火上炎所致。主要病变在脾与心,虚证常涉及于肾。

1.风热乘脾者,因外感风热之邪,外袭于肌表,内乘于脾胃。脾开窍于口,胃络于齿龈,风热毒邪侵袭,引动脾胃内热,上攻于口,使口腔粘膜破溃,发为口疮。若夹湿热,则兼见口腔糜烂。

2.心脾积热者,因调护失宜,喂养不当,恣食肥甘厚腻,蕴积生热;或喜吃煎炒炙,内火偏盛,邪热内积心脾,循经上炎口腔,发为口疮。

3.虚火上炎者,因小儿“肾常虚”,若久患热病,或久泻不止,津液亏耗,肾阴不足,水不制火,虚火上浮,熏灼口舌,发生口疮。

 

 
小儿口疮的临床表现:

1.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点,大小不等,甚至满口糜烂,疼痛流涎。

2.外感引起者,初起有时可见口腔疱疹,继则破溃成溃疡,常伴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

3.发病多与发热疾患或饮食失调有关。

4.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或正常。

 

 
小儿口疮的治疗原则:

1.辨轻重口疮轻者仅见口腔出现溃疡点,妨碍哺乳进食,饮食时可因疼痛出现哭闹。重者发热、烦躁、啼哭不安,或见呕吐、腹泻等症。

2.辨虚实凡起病急,病程短,口腔溃烂及疼痛较重,局部有灼热感,或伴发热、尿黄便干者,多属实证。

以心火偏盛为主者,舌体溃疡较多。

以脾胃积热为主者,口颊粘膜、上腭、齿龈、口唇等处溃疡较多。

起病缓,病程长,口腔溃烂及疼痛较轻,兼有神疲、颧红者,多为虚证,病变脏腑以肾为主。

实证治宜清热解毒,泻心脾之火。

虚证治宜滋阴降火,引火归原。

 
小儿口疮的防护:

1.防治口疮,首先应注意口腔清洁,勤漱口,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

2.得了发热性疾病,一定要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大便通畅。

3.家长要注意奶瓶、奶头及餐具的清洁消毒工作。

4.患了口疮,宜服用温凉、富有营养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避免过热、过咸及酸辣的食物。

5.日常适当控制摄入过多的煎炸,辛辣(热气)食品。


温馨提示:王医师是

      每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周六(8:00-12:00 14:00-17:00)出诊!

      每周四、周日休息!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专权,敬请联系本人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