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到医院看中医医师都要求看舌头呢?这里面有太多的学问,今天为大家普及一下我们舌头带给大家的健康养生信息。
中医舌诊:
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进行诊断的一种望诊方法之一。舌象是由舌质和舌苔两部分的色泽形态所构成的形象。
据《内经》记载,心、肝、脾、肾等脏及膀胱,三焦、胃等腑均通过经脉、经别或经筋与舌直接联系。故观察舌象即可大概了解身体内脏的健康与否及相关病理变化。
脏腑分属诊舌部位
心肺居上,故舌尖主心肺;脾胃居中,故舌中部主脾胃;肾位于下,故舌根部主肾;肝胆居躯体之侧,故舌边主肝胆,左边属肝,右边属胆。
看舌我们要看的是什么?
望舌内容可分为望舌质和舌苔两部分。望舌质又分为望神、色、形、态四方面;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舌苔可分望苔色和望苔质两方面。具体内容比较复杂多样,这里跟大家具体分享两方面的问题,一个就看舌色及看舌苔,以助大家做养生的初步引导。
首先我们先看看什么是正常的舌象
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具体说,其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其胖瘦老嫩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舌苔薄白润泽,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与舌质如同一体,干湿适中,不粘不腻等。
舌色:
色,即舌质的颜色。一般可分为淡白、淡红、红、绛、紫、青几种。除淡红色为正常舌色外,其余都是主病之色。下面我们一一分析:
1、 淡白舌:舌色较淡红舌浅淡,甚至全无血色,称为淡白舌。由于阳虚生化阴血的功能减退,推动血液运行之力亦减弱,以致血液不能营运于舌中,故舌色浅淡而白。所以此舌主虚寒或气血双亏。
2、 红舌:舌色鲜红,较淡红舌为深,称为红舌。因热盛致气血沸涌、舌体脉络充盈,则舌色鲜红,故主热证。可见于实证,或虚热证。
3、 绛舌:绛为深红色,较红舌颜色更深浓之舌。称为绛舌。主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分。在外感病为热入营血。在内伤杂病,为阴虚火旺。
4、 青紫舌:紫舌总由血液运行不畅,瘀滞所致。故紫舌主病,不外寒热之分。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多表现为绛紫而干枯少津。寒凝血瘀或阳虚生寒,舌淡紫或青紫湿润。
望舌苔
正常的舌苔是由胃气上蒸所生,故胃气的盛衰,可从舌苦的变化上反映出来。病理舌苔的形成,一是胃气夹饮食积滞之浊气上升而生;一是邪气上升而形成。望舌苔,应注意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总的来说就是,看舌苔同样可以反应我们身体内脏的相关问题。
1、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如果外感邪气尚未传里化热,舌苔往往无明显变化,仍为正常之薄白苔。
2、黄苔:一般主里证、热证。由于热邪熏灼,所以苔现黄色。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结。外感病,苔由白转黄,为表邪入里化热的征象。若苔薄淡黄,为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或舌淡胖嫩,苔黄滑润者,多是阳虚水湿不化。这里就记住见黄苔了就是上火热气的表现。你该控制饮食了,不吃热气的东西,尽量饮食清淡,甚至可以食用偏凉些的食物。多吃用青菜、水果。
3、灰苔:灰苔即浅黑色。常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来,也可与黄苔同时并见。主里证,常见于里热证,也见于寒温证。苔灰而干,多属热炽伤津,可见外感热病,或阴虚火旺,常见于内伤染病。苔灰而润,见于痰饮内停,或为寒湿内阻。如果是到了这个程度,建议你该到医院找专科医师调理了。
4、黑苔:黑苔多由焦黄苔或灰苔发展而来,一般来讲,所主病证无论寒热,多属危重。
总的原则就是,颜色越深,病就越重。具体分辨仍需结合身体其他方面的具体变化,这里只是为大家普及相关知识,以提示养生,如有相关症候不明,建议找专科医师进一步详解。
温馨提示:王医师是
每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周六(8:00-12:00 14:00-17:00)出诊!
每周四、周日休息!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专权,敬请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