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为什么宝宝的皮肤老不好!

王泽涟医生 发布于2022-06-13 07:12 阅读量416

本文由王泽涟原创

黄水疮

黄水疮,又称滴脓疮、天疱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外科正宗·黄水疮》云:“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脓疱、脓痂:多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重,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易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

 

黄水疮的病因病机:

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蒸,暑湿热海客于肌肤.以至气机不畅、汗液疏泄障碍,湿热毒邪壅遏,熏蒸肌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腠理不固,汗多湿重,调护不当,暑湿毒邪侵袭,更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反复发作者,湿热邪毒久羁,可致脾虚失运。

 
黄水疮的临床表现:

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皮损初起为散在性红斑或丘疹,很快变为水疱,形如米粒至黄豆大小,迅速化脓混浊变为脓疱,周围绕以轻度红晕,脓疱开始丰满紧张,数小时或1—2天后脓液沉积,形成半月状积脓现象,此时,疱壁薄而松弛,易于破裂,破后露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疮面,流出黄水,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然后痂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疤痕。若脓液流溢他处,可引起新的脓疱。

 黄水疮的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灶。适当隔离患者,注意局部清洁,避免搔抓,以免扩散。除一般支持疗法外,应以局部治疗为主,重症患者可酌用抗生素。

中医中药以:清暑、利湿、健脾、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

黄水疮的防护:

1、普及卫生教育,特别对托儿所、幼儿园的保育员,应定期进行有关本病防治的常识宣传教育。

2、注意清洁卫生,经常修剪指甲,除去污垢,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3、对细小的皮肤破损,应及时保护和治疗,以防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瘙痒性皮肤病。

4、锻炼身体,合理营养,提高全身抵抗力。

5、婴儿室、托儿所或幼儿园如有发病应及时隔离治疗,衣服、被褥、毛巾、用具、玩具、换药用具和敷料应及时严密消毒。上述机构工作人员如患本病,应暂离工作。

6、脓皮病患者不宜进入公共浴室及游泳池。

7、饮食宜清淡为主,合理搭配膳食。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专权,敬请联系本人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