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痛经需要这样应对!

王泽涟医生 发布于2022-05-09 09:50 阅读量2028

本文由王泽涟原创

痛经

经期及行经前后出现明显下腹部疼痛、坠胀或腰酸痛等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称为痛经。中医学称“经行腹痛”、“经期腹痛”、“经痛”等。

  

痛经的大致分类: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无盆腔器质性病变,多为功能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继发性痛经是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宫内异物等所致的痛经。



 引起痛经的原因:


(1)子宫颈管狭窄:导致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2)子宫发育不良: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3)子宫位置异常: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4 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5)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6)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


(7)子宫的过度收缩。虽然痛经患者子宫收缩压力与正常妇女基本相同,但子宫收缩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发生因子宫过度收缩所致的痛经。


(8)子宫不正常收缩。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缩,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


(9)妇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子宫内放置节育器(俗称节育环)也易引起痛经。


(10)少女初潮,心理压力大、久坐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爱吃冷饮食品等造成痛经。


(11)经期剧烈运动、受风寒湿冷侵袭等,均易引发痛经。


 


痛经的临床表现:


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



痛经的治疗:


痛经在女性中是常见的症状,未婚前痛经长大后特别是婚后生育过后,痛经自然会消失,可不必治疗。个别情况除外。但是痛经的疼痛时间长达3天者应当予以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止痛,镇静为主,近年来都采用综合治疗包括精神疏导,中药、西药治疗。


1.一般治疗:

(1)重视心理治疗,消除紧张和顾虑。

(2)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而适度的锻炼。

(3)疼痛不能忍受时辅以药物治疗。

(4)戒烟、戒酒。


2.药物治疗:

(1)疼痛难忍时可适当应用止痛药物控制缓解。比如:芬必得、布洛芬等。

(2)中医中药根据自身体质综合辩证论治,可取得较好疗效。

(注:相关药物治疗,建议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服用)


 


痛经该如何预防:


1.使用温水:经期使用温水洗脸洗脚,有助于缓解疼痛。温水促进气血循环,通则不痛。


2.保持心情舒畅:经前情绪低落或生气,痛经症状加重。中医认为,情志不畅容易导致肝气郁结,导致气滞血瘀,从而导致痛经。


3.拒绝冷饮:冷饮是很多女孩子的最爱,尤其夏天,天天必吃,殊不知这样的习惯也是引起痛经的原因之一。寒邪收引,凝滞胞宫,同样容易引起痛经。


4.忌洗冷水澡:经期免疫力下降,寒湿邪容易入侵,影响气血的运行,也是引起痛经的原因之一。


5.饮食清淡:绝不碰辛辣刺激食物。辛辣刺激食物容易加剧疼痛,经前期及经期不碰为妙,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大便的畅通。


6.远离空调:空调已经是夏天必备的了,如果你避免不了,建议穿长袖长裤,加强腰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温馨提示:王医师是

      每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周六(8:00-12:00 14:00-17:00)出诊

      每周四、周日休息!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专权,敬请联系本人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