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便秘
怎样才算是便秘?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排便规律改变所致,指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2天),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病证。
小儿便秘有那些方面的表现?
1、粪便干结:
患儿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坚硬,有排便困难和肛门疼痛。有时粪便擦伤肠黏膜或肛门引起出血,而大便表面可带有少量血或黏液。
2.腹胀、腹痛:
自觉腹胀及下腹部隐痛、肠鸣及排气多。偶见严重便秘患儿常突然腹痛,开始排出硬便,继之有恶臭稀粪排出,中医称之为“热结旁流”。
3.直肠垂脱:
长期便秘可继发痔疮或直肠脱垂。
4.全身伴随症状:
因粪便停留于肠道内过久还可反射性地引起全身症状,如精神食欲不振、乏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
长期摄食不足,可发生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便秘,形成恶性循环。若粪便在直肠停留过久可使局部发生炎症,有下坠感。有时便秘患儿常有便意却不能排净,使便次增多。
严重便秘,大便在局部嵌塞,可在干粪的周围不自觉地流出肠分泌液,酷似大便失禁。便秘是引起肠绞痛的常见原因。
中医对小儿便秘又是怎么分析的呢?
便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
1.肠胃积热素体阳盛,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热肺燥,下移大肠,或过食醇酒厚味,或过食辛辣,或过服热药,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失润,粪质干燥,难于排出,形成所谓“热秘”。(注:此型为小儿便秘的最多见原因)
2.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脾伤气结;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或大便干结而成“气秘”。
3.阴寒积滞恣食生冷,凝滞胃肠;或外感寒邪,直中肠胃;或过服寒凉,阴寒内结,均可导致阴寒内盛,凝滞胃肠,传导失常,糟粕不行,而成“冷秘”。
4.气虚阳衰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或素体虚弱,阳气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虚阳衰;或久病产后,正气未复;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或苦寒攻伐,伤阳耗气,均可导致气虚阳衰,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便下无力,使排便时间延长,形成便秘。
5.阴亏血少素体阴虚;津亏血少;或病后产后,阴血虚少;或失血夺汗,伤津亡血;或年高体弱,阴血亏虚;或过食辛香燥热,损耗阴血,均可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肠道失润,大便干结,便下困难,而成便秘。
小儿便秘有该怎么治疗呢?
1、西医治疗:
积极寻找原发病因,针对原发病做最根本的治疗;必要时候可以用开塞露等外用导泻药辅助排便。其余内服泻药建议在医师诊疗后按处方用药。
2、中医治疗:
中医对便秘的治疗讲究甚多,根据症候体征不同,辩证论治,疗效明显,此处有优于西医之处,同样建议寻求专科医师拟方治疗。
临床上经常听到一有便秘就到药店买什么“大黄”、“番泻叶”等自己煮水服用导泻排便,这里重点强调,不是所有的便秘都可以用泻药导泻的。
小儿便秘该如何预防?
1.应注意饮食调节,便干量少者,适当多食富含纤维素的粗粮、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燥火之食。
2.增加体力活动,加强腹肌锻炼,避免久坐少动。
3.应保持心情舒畅,戒忧思恼怒。
4.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温馨提示:王医师是
每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周六(8:00-12:00 14:00-17:00)出诊!
每周四、周日休息!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专权,敬请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