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蒡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根。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用。属桔梗目,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基生叶宽卵形,长达30厘米,宽达21厘米,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在成伞房花序或圆锥状伞房花序,瘦果倒长卵形或偏斜倒长卵形,两侧压扁,浅褐色。花果期6-9月。别名:恶实、荔实、马亦名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牵牛、蝙蝠刺。
牛蒡的性味:
味:苦、辛;性:寒。
牛蒡的归经:
入手太阴经。
牛蒡的功效及应用:
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利咽,消肿。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痛,疮疖肿毒,脚癣,湿疹。茎叶:甘。用于头风痛,烦闷,金疮,乳痈,皮肤风痒。果实(牛蒡子):辛、苦,凉。疏风散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咽喉痛,痄腮,疹出不透,痈疖疮疡。
牛蒡的食用禁忌:
脾虚腹泻者应慎用。
初饮者部分会出现排便功能增强(不是水泻)现象。
孕妇和婴儿为特殊人群,建议不食用。
女性月经期间不要食用。
古代医家对牛蒡的相关论述:
1、《别录》:"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
2、《药性论》:"根,细切如豆,面拌作饭食之,消胀壅。又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少许盐花捣。"
3、《唐本草》:"主牙齿疼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积血。主诸风,症瘕,冷气。"
4、《本草拾遗》:"浸酒去风,又主恶疮。"
5、《分类草药性》:"治头晕,风热,眼昏云翳,耳鸣,耳聋,腰痛,外治脱肛。"
6、《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伤暑。"
7、《四川中药志》:"治疥疮。"
8、《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不风痰,面目浮肿。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牛蒡食疗方:
牛蒡根炖鸡
食材:牛蒡根300克,母鸡l只,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牛蒡根洗净,削皮切厚片。将鸡宰杀,去毛、内脏、脚爪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去血污。锅内放适量水和鸡一起煮沸,加入料酒、精盐、味精、葱、姜炖烧至肉熟烂,投入牛蒡片烧至入味,加入胡椒粉,出锅即成。
功效:温中益气、祛风消肿;适用于体虚瘦弱、四肢乏力、消渴、水肿、咽喉肿毒,咳嗽等病症。
温馨提示:王医师是
每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周六(8:00-12:00 14:00-17:00)出诊!
每周四、周日休息!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专权,敬请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