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只是一个症状,背后的原因才是治疗的根本!

王泽涟医生 发布于2022-01-18 07:28 阅读量691

本文由王泽涟原创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自臀部沿大腿后面、小腿后外侧向脚外侧面放射的疼痛综合症。本病是一组临床比较常见的综合症,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按照受损部位又可分为干性或根性坐骨神经痛二种,发病多为中年以上男性,其病变部位单侧比较常见。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

1.坐骨神经病变。此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炎,多般因牙齿、付鼻窦或扁桃体等病灶的反复感染,病原体经血液而侵犯坐骨神经的外衣引起坐骨神经炎,也可由于久居潮湿环境或经常受凉等引起此病。

2.椎管内病变。此为根性坐骨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常见原因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他如腰椎肥大性脊柱炎、腰椎滑脱、腰椎结核、脊椎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病、腰椎管狭窄、腰骶脊膜神经根炎、蛛网膜炎等都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3.盆腔病变。此为干性坐骨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如盆腔炎、子宫附件炎、妊娠、盆腔内肿瘤等。

4.其它。如髋关节炎、坐骨神经炎、骶髂关节炎、臀部肌肉注射不恰当损伤神经干、闭塞性动脉内膜炎、糖尿病等均可引起神经损伤,导致干性坐骨神经痛。


中医对坐骨神经痛的论述

中医认为本病可因触冒风寒,邪阻经络,稽留腠理;也可由于病症日久,肝肾两虚,寒湿侵袭,邪留肌腠,脏腑经络失养;亦可因经络瘀滞,气血凝滞,不通则痛。属于中医“痛证”范畴。


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1.疼痛。是坐骨神经痛的主要症状。坐骨神经炎患者,在急性起病时常先表现出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很快便出现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剧烈疼痛,疼痛由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以及足背外侧放散,并且呈“针刺”、“刀割”、“触电”样持续或间歇性疼痛,运动或使劲易引起疼痛加剧。根性坐骨神经痛起病较为缓慢,病人可有较长时期的下背部疼痛或“腰酸”,部分病人有腰背部受伤的病史,疼痛部位好发于4~5腰椎之间,或第5腰椎与骶椎之间,因咳嗽、弯腰、喷嚏或震动可使疼痛加剧。干性坐骨神经痛,起病比较缓慢,而且有明显的肌肉萎缩和感觉消失,屈曲髋关节可使疼痛加剧。

2.其它。为减轻疼痛,患者常有特殊的减痛姿势,如向健侧卧位,髋、膝关节微屈,站立时身体重心向健侧倾斜,病侧髋、膝关节微屈,足跟不着地,从而出现“长短腿”现象。沿坐骨神经通路可有明显按压痛。此外,还有小腿、足、趾背屈等肌力减弱,踝反射多减弱或消失。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

1.镇痛治疗:坐骨神经痛在急性期时疼痛会比较严重,可以适当服用止痛药对症治疗,减轻疼痛。

2.物理疗法:急性期的坐骨神经痛,可采用间动电流疗法,或超短波电疗法,超声波疗法,亦可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3.针灸疗法:补肾散寒,疏风通络是针灸治疗的原则。配合艾灸、火罐可有辅助治疗作用。

4.中医辨证论治:以祛风散寒、利湿活络、温经活血、化瘀止痛为治则。

5.推拿按摩治疗:本症多有明显疗效。对继发性者,要注意结合运用治疗原发病症的整脊复位手法,综合施治。


坐骨神经痛的防护

1.查明原因:根据引起坐骨神经痛不同的原因,积极治疗,及时控制体内各种炎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尤其是要避免腰椎间盘病变。

2.注意保暖:平时应尽量保持温暖,做到及时增减衣服,以避免寒凉、潮湿等诱因。

3.加强饮食营养:对因疼痛引起食欲不振者,要鼓励患者多进些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的食物,以保证机体的营养,增强抵抗能力。

4.加强体育锻炼:经常坚持立、卧、仰卧以及腰背肌的活动练习,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5.自行按摩:常对腰背、腿、足等部位进行按摩,以促使局部气血流通。

6.  避免长时间弯腰:如开车、久坐、“葛优瘫”等。


温馨提示:王医师是

      每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周六(8:00-12:00 14:00-17:00)出诊!

      每周四、周日休息!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专权,敬请联系本人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