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补肾很“猛”,但这几种情况不宜服用。

王泽涟医生 发布于2021-12-27 07:44 阅读量388

本文由王泽涟原创


鹿茸

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鹿茸形态特征

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



鹿茸性味

味:甘、咸,性:温。


鹿茸的归经

入肝、肾经。

 

鹿茸的功效及应用

具有: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之功。治虚劳羸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古代医家对鹿茸的相关论述

①《本经》:"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

②《别录》:"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痒(《本草经疏》云:’痒’应作’疡’)。"

③《药性论》:"主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梦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炙末空心温酒服方寸匕。又主赤白带下,入散用。"

④《日华子本草》:"补虚羸,壮筋骨,破瘀血,安胎下气,酥炙入用。"

⑤《纲目》:"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健筋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

⑥《本草切要》:"治小儿痘疮虚白,浆水不充,或大便泄泻,寒战咬牙;治老人脾肾衰寒,命门无火,或饮食减常,大便溏滑诸证。"




鹿茸食用禁忌


1.阴虚阳亢者忌服。

2.《本草经集注》:"麻勃为之使。"

3.《本草经疏》:"肾虚有火者不宜用,以其偏于补阳也;上焦有痰热及胃家有火者不宜用,以其性热复腻滞难化也。凡吐血下血,阴虚火炽者概不得服。"

 

鹿茸食疗方


鹿茸炖鸡


食材:鹿茸5克,母鸡1只。

做法:将鹿茸切片,放入鸡腹中,隔水蒸熟,调味佐餐服食。

功效:温补肾阳。

应用:适用于肾阳亏虚症。


温馨提示:王医师是

      每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周六(8:00-12:00 14:00-17:00)出诊!

      每周四、周日休息!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专权,敬请联系本人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