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寒冷小妙招,敬请收藏!

王泽涟医生 发布于2021-12-18 07:44 阅读量283

本文由王泽涟原创


寒邪

 

寒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等特性,为冬季的主气,从小雪、大雪、冬至,到小寒计四个节气,为冬令主气。寒为水气而通于肾,故称冬季为寒水当令的季节。因冬为寒气当令,故冬季多寒病。由于气温骤降,防寒保温不够,人体亦易感受寒邪而为病。


 

寒邪致病多在冬季。有内寒与外寒的区别。外寒是外界的寒气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的病邪,伤于肌表,称为伤寒,直中脏腑的则称中寒。内寒则是人体机能衰退,阳气不足而致的病证。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l)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其性属阴,即所谓"阴盛则寒".阳气本可以制阴,但阴寒偏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阴寒之邪,反为阴寒所侮,故又说"阴盛则阳病"(《素问》)。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失其正常的温煦气化作用,则可出现阳虚阴盛的寒证。




如外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遏,就会见到恶寒;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便可见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若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足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微细等症。

 

(2)寒性凝滞


 

"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能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赖一身阳和之气的温煦推动。一旦阴寒之邪偏盛,阳气受损,则经脉气血失于温煦推动而阻滞不通。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症状。因此又说寒性凝滞而主痛。

 

(3)寒性收引


 

"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侵袭肌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则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冬季祛寒食疗方:


清炖鲫鱼



  

原料:鲫鱼1条,橘皮10克,生姜30克,胡椒2克,吴茱萸2克,黄酒50克,盐、葱、味精适量。

  

制法:将鲫鱼去鳞及内脏,生姜切片后放鱼上几片,其余和橘皮、胡椒、吴茱萸一起纱布包填鱼腹内,加入黄酒、盐、葱、和水15毫升,隔水清蒸半小时,取出药包加入味精即可。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温胃止痛,克辅治虚寒胃痛,对清水腹泻,腹痛也有效。

 

砂仁肚条



  

原料:砂仁10克,猪肚1000克,花椒、胡椒、葱白、生姜适量。

  

制法:按烧菜的一般方法制作。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温中化湿,行气止痛。主治胃脘冷痛,胀闷不舒,不思饮食,呕吐泄泻等。


温馨提示:王医师是

      每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周六(8:00-12:00 14:00-17:00)出诊!

      每周四、周日休息!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专权,敬请联系本人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