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一直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生理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因此,绝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小儿有其生理方面的特点,了解这些生理特点,对于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指导儿童保健、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即五脏六腑。娇:指娇弱,不耐攻伐;嫩:柔嫩。形是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肌肤筋骨、精血津液等。气指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等。充,指充实。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说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都未曾成熟,生理功能都是不完善的。
小儿病因特点
外感因素
小儿因于外感因素致病者最为多见。外感因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疫疠之气。这里以:风寒、风热犯人,常见外感表证,正气不足则由表入里。另外:火为热之极,六气皆从火化,小儿又易于感受外邪,故小儿所患之热病最多。
食伤因素
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或家长喂养不当,易被饮食所伤,产生脾胃病证。
小儿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往往小儿幼稚不能自调饮食,挑食偏食,造成偏嗜作疾,饮食营养不均衡,或过寒伤阳、过热伤阴、过辛伤肺、甘腻伤脾、肥厚生痰,少进蔬菜等。
生活无规律,饮食不按时,饥饱不均匀,如饮食质、量的过度,小儿脾胃不能耐受而遭损;饮食质、量的不足,小儿气血生化无源而虚怯。
小儿疾病发病规律
肺本为娇脏,难调而易伤。
小儿肺常不足,包括肺的解剖组织结构未能完善,生理功能活动未能健全,加之小儿寒温不能白调,家长护养常有失宜,故形成易患肺系疾病的内因、外因。肺为呼吸出入之门,主一身之表,六淫外邪犯人,不管从口鼻而人还是从皮毛而人,均先犯于肺。所以,儿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占儿科发病率的首位。以下为小儿肺系疾病的一般发展规律。
感受风邪:受凉感冒(流鼻涕、打喷嚏、头痛、全身酸痛等外感症状)
↓
郁而化热:扁桃体、咽部感染(喉咙肿痛、声音嘶哑、可伴有发热、大便干结)
↓
痰热蕴肺:气管、支气管感染(咳嗽、咯痰、哮喘等)
↓
热毒瘀结,肉败血腐:肺炎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小儿脾常不足,包括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用全而未壮,乳食的受纳、腐熟、传导,与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功能均显得和小儿的迅速生长发育所需不相适应。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调,家长喂养常有不当,就形成了易患脾系疾病的内因、外因。饮食失节、喂养不当、食物不洁,病从口人,犯于脾胃,则发生呕吐、泄泻、腹痛、食积、厌食、疳证等脾系疾病,这类病证目前占儿科发病率的第二位。
小儿护理建议
穿衣防感法则:
大自然气候变化无常,气温不稳定,忽高忽低。小儿自身尚不能进行适度的体温调节,面临气温的变化,就只能依靠穿衣来保护。要以宝宝的后背不出汗,手脚不凉不冒汗为判断标准。另外强调在秋冬季节尽量为小儿准备高领衣服,保护住颈前及胸口部位不被风邪袭击而引起肺系疾病。
其次建议衣服尽量够长,建议穿戴上衣时将上衣塞入裤腰围内,避免小孩在活动奔跑时,肚脐受凉,寒邪直中肠胃,寒邪直入肠胃,则导致肠胃受寒,从而导致小儿腹泻,呕吐,甚至发烧等肠胃炎表现。
饮食防热法则:
小儿均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喜欢吃香的,脆的,比如:炸薯条、炸薯片、爆米花、饼干、坚果等,而这些食品均属于辛辣食品,性温燥,嗜入过多引起肠胃积热,而出现口臭、大便干燥、继而引起发热等。故日常照顾中尽量减少相关热辣性食品嗜入,多添加水果、蔬菜等。
温馨提示:王医师是
每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周六(8:00-12:00 14:00-17:00)出诊!
每周四、周日休息!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专权,敬请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