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农历八月是饮用桂花茶的好时节!

王泽涟医生 发布于2021-09-15 07:39 阅读量6662

本文由王泽涟原创


桂花


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桂花的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灰白色。叶对生,革质,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3~8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锐细锯齿,叶脉6~8对,向下面突出;叶柄短。花簇生于叶腋,雌雄异株,具细弱花梗;花萼4裂,裂片齿状;花冠4裂,分裂达于基部,裂片长椭圆形,白色或黄色,芳香;雄花具雄蕊2,隐藏于花冠内;雌花有雌蕊1,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子房2室。核果长椭圆形,含种子1枚。花期9~10月。

 

桂花的性味

性:温;味:辛。

 

桂花的归经

入肺经、大肠经。


 


桂花的功效及应用


具有:化痰,散阏,温中散寒,暖胃止痛;用于:痰饮喘咳,肠风血痢,牙痛,口臭。

桂花温中散寒 主治:阳气虚弱型高血压病。症见眩晕,头晕,腰痛,畏寒肢冷,大便溏,小便清长者。

桂花对于口臭、视觉不明、荨麻疹、十二指肠溃疡、胃寒胃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桂花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在绿茶或乌龙茶中加少量桂花,可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桂花具有通气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胃功能较弱的老年人饭后饮用。

 

桂花的服用禁忌


1.不宜食用过量:

桂花的香味过于强烈,服用切不可过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保健作用。


2.不适宜人群:

桂花辛温,体质偏热,火热内盛者慎食。

 

古代医家对桂花的相关论述:

①《本草汇言》: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凡患阴寒冷气,瘕疝奔豚,腹内一切冷病,蒸热布裹熨之。

②《国药的药理学》:治口臭及视觉不明。

③《陆川本草》:治痰饮喘咳。

 

桂花食疗方



桂花红枣凉糕


食材

桂花酱、熟芝麻各25克,绵白糖、红枣各200克,糯米500克


做法

1、红枣洗净,上蒸笼蒸熟软,糯米洗净,放入盆里,加水蒸成米饭,稍凉后与绵白糖150克搅匀;

2、取一个小木框,底面铺上一块湿布,倒入一半的糯米,摊平,将红枣均匀的铺在上面,然后将剩下的一半糯米饭盖在红枣上面,压平压实。

3、凉透后翻倒在案上,揭开湿布,刀蘸凉开水切小块;

4、将熟芝麻研碎,与剩下的50克绵白糖及桂花酱和匀成芝麻桂花糖,撒在凉糕上面。


功效

红润光洁,美容养颜。 



 桂花露


食材:桂花50克。

做法:桂花经蒸馏而得液体。

用法:炖温内服。

功效:疏肝理气,醒脾开胃。主治牙痛、咽干、口燥、口臭等。


温馨提示:王医师是

      每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周六(8:00-12:00 14:00-17:00)出诊!

      每周四、周日休息!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专权,敬请联系本人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