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已上市,吃前需“留 心”!

王泽涟医生 发布于2021-06-02 07:48 阅读量6437

本文由王泽涟原创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荔枝

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约10米。别名:离支、荔支、荔枝子、离枝、丹荔、火山荔、丽枝、勒荔。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因杨贵妃喜食而闻名,使得杜牧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名句。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荔枝的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通常不超过10米,有时可达15米或更高,树皮灰黑色;小枝圆柱状,褐红色,密生白色皮孔。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梗纤细,长2~4毫米,有时粗而短;萼被金黄色短绒毛;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毫米;子房密覆小瘤体和硬毛。果卵圆形至近球形,长2~3.5厘米,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荔枝的性味:

味:甘、酸;性:温。

荔枝的归经:

《玉楸药懈》:"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

荔枝的功效及应用:

具有:养血健脾;行气消肿。主病后体虚,津伤口渴;脾虚泄泻;呃逆;食少;瘰疬;疔肿;外伤出血。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古代医家对荔枝的论述:

1.《玉揪药解》:荔枝,甘温滋润,最益脾肝精血,阳败血寒,最宜此味。功与龙眼相同,但血热宜龙眼,血寒宜荔枝。干者味减,不如鲜者,而气质和平,补益无损,不至助火生热,则大胜鲜者。

2.《食疗本草》:益智,健气。

3.《海药本草》:主烦渴,头重,心躁,背膊劳闷。

4.《日用本草》:生津,散无形质之滞气。

5.《本草衍义补遗》:消瘤赘赤肿。

6.《纲目》:治瘰疬,疔肿,发小儿痘疮。

7.《玉揪药解》:暖补脾精,温滋肝血。

8.《本草从新》:解烦渴,止呃逆。

9.《医林纂要》:补肺,宁心,和脾,开胃。治胃脘寒痛,气血滞痛。

10.《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产后水肿,脾虚下血,咽喉肿痛,呕逆等证。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荔枝的服用禁忌:

①《食疗本草》:"多食则发热。"

②《海药本草》:"食之多则发热疮。"

③《纲目》:"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或衄血。病齿匿及火病人尤忌之。"

④阴虚火旺者慎服。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专权,敬请联系本人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