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需重视,发展到这个程度医生也被动!

王泽涟医生 发布于2020-11-16 08:08 阅读量7415

本文由王泽涟原创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丹毒

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本病发无定处,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丹毒的病因病机:

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结,郁阻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粘膜破伤(如鼻腔粘膜、耳道皮肤或头皮破伤,皮肤擦伤,脚湿气糜烂,毒虫咬伤,臁疮等),毒邪乘隙侵入而成。凡发于头面部者,挟有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挟有肝火;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

丹毒的诊断:

发病急骤,初起往往先有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胃纳不香、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状。继则局部见小片红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略高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压之皮肤红色稍退,放手后立即恢复,表面紧张光亮,摸之灼手,肿胀、触痛明显。一般预后良好,约经5—6天后消退,皮色由鲜红转暗红或棕黄色,最后脱屑而愈。病情严重者,红肿处可伴发瘀点、紫斑,或大小不等的水疱,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亦有一边消退,一边发展,连续不断,缠绵数周者。患处附近署核可发生肿痛。发于小腿者,愈后容易复发,常因反复发作,皮肤粗糙增厚,下肢肿胀而形成象皮腿。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丹毒的治疗:

1、疏风清热解毒。

2、清热利湿解毒。

3、凉血清热解毒。

外用药物:初期红肿热痛时可用马齿苋水剂煎液冷敷,敷后可用凉茶水调如意金黄散30g、化毒散1.5g、混匀粉剂外敷,或鲜白菜取汁混匀外敷;或鲜马齿苋洗净,捣如糊状调敷。若出现水疱、血疱时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疱液,如水疱破溃可用甘草油调祛湿散30g,红肿未破溃者可用化毒散膏、芙蓉膏等量调匀外敷。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丹毒的预防:

1.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床边隔离。流火患者应抬高患肢。

2.应积极寻找可导致致病菌进入的皮肤病变如湿疹的搔抓、破损或外伤,一旦发现这些皮肤病变应积极治疗。

3.因脚湿气致下肢复发性丹毒患者,应彻底治愈脚湿气,以减少复发。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相关疾病: